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多维评“教”研究

作者:陈海琴 江海云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因而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改革的进展与突破,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彰显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导、引导、启发作用时,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课堂教学才会不断闪现生命的灵动,获得最大的成功。由此,笔者认为,只有对教师的教进行多维度的、立体的评价,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高质量推进。
  
  一、 目标定位评价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关注这三个发展,那么该教师的目标定位即为有效、合理。而教师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否有效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参与质量来实现。
  1.是否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而这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附属于教师抛给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从问题的内容我们就能直接感受到教师是否兼顾知识的重难点,和其他学习内容的涵盖,是否注重技能的锻炼,是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新课标要求目标定位适宜,具有综合性,并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这一项研究,可以整合学生学习活动加以推演。如果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中,能轻松愉快地与文本、教师、同伴进行对话,并顺利达成目标,则意味着教师的目标定位既符合课标要求,也符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
  3.是否具有层次,可操作
  不同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及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是不尽相同的,这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学目标只有分明的层次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恰当地安排教学过程,准确、合理地评价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规范作用。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教师目标定位是否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呢?笔者认为,可结合教师提问、学生的参与质量加以推究。提问内容如果具有层次性,那么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容易接受,教学目标也就具有了可行性。
  
  二、 教学理念评价
  
  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1.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翁。因此,教育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教学理念不论在教师提问、点评,还是在学生活动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2.是否体现创新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评价一堂课,首先要评价是否创新理念。而教师理念的创新,直接体现在教师提问的思维含量和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再创和活动的创新上。
  
  三、 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即教学材料,教材并非教学内容。有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来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编选、研究和分析比拥有的材料是否丰富和高档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需要和自己所面对学生的特点,巧妙安排教学内容。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的评价研究也就必不可少。
  1.是否“以生为本”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依据课程标准来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当学生需求与教材实际之间出现冲突时,教师就非常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在正确把握教材实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需要和所面对学生的特点,巧妙安排教学内容。而怎样安排、处理、调整教学内容才是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的呢?
  2.重难点是否突出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把握教材的重点,突出重点问题,并力求彻底解决重点,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教学的重难点是由教材内容和学生原有基础、能力水平来决定的。因此,教师在确定难点时,要钻透教材,摸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重难点是否突出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提问的内容。
  3.教学内容是否开放,容量、密度是否合适
  开放的教学内容能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理念,树立新的教材观。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以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教师提问就是教学内容的直观体现,提问开放则教学内容开放;提问数量合宜则教学容量、密度合适。基于此,笔者由教师提问是否具有思维含量、提问数量是否合理来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开放,容量、密度是否合适。
  
  四、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对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1.是否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2] 教师启发式教学是否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的灵动。为此,笔者从教师点评是否点在疑难之处,批评指正是否委婉来对教师是否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评价研究。只有当教师点在疑难之处,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当学生出现错误的信息时,教师正确委婉进行点评,才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有效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3]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对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体现以人为本,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有效,主要体现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学生活动的形式。
  
  五、 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4]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要素:教师、学生、文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等。为使这些要素能够做到有机配合、有序运行,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笔者整合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