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简约充实:有效数学课堂本质的追寻

作者:张卫星




  一、追求简约之美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简约之美,追求简约化的课堂教学,实施务实性的教学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回归本质的期盼。所谓简约,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它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数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缩深刻。
  
  1 教学目标追求简明。教学目标的多维化会造成教学定位的虚化,使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学目标要实实在在,可以达成。其实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拟定教学目标时,只要把握双基目标,精心演绎就可以了,因为其余的目标是渗透于双基目标的落实过程中的。如《圆的面积》一课,我们只要紧紧抓住“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够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一教学目标,其余目标也就迎刃而解了。
   
  2 教学内容追求简要。课堂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以《方程的意义》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三个学生关心的问题: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如何?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把握住了三个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就清晰了。
  
  3 教学环节追求简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环节预设,我们应追求简洁厚实的、具有“四两拨千斤”功效的流程。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年、月、日》时,以三张表格为主线,贯穿全课,整堂课用四个层次展开:
  (1)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的讨论结果。
  (2)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学生手中是不同年份的年历),完成表(一)。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把每个同学收集的不同年份每月的天数填入表(二)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了大、小月份的规律,尤其引出了二月这特殊的月份,引导出了闰年、平年的概念。(4)利用表(三)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闰年的规律。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简单、实在、有效,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可见,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字里行间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深入浅出地把编者眼中的数学文本变为自己独特理解的文本,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4 思维策略追求简缩。简缩思维是指学生在面临一种问题情境时,迅速把握其核心要素,删除各种非本质的因素,将问题浓缩到最简短程度,从而快速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各种数学思维的浓缩与综合运用。
  如在解决“用一辆汽车运送货物,7天运了140吨,正好运了这批货物的28%。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货物还需几天运完?”这一问题时,最简单的策略是:7÷28%-7。这一策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掌握,而其他策略,学生能够想到并能够把它展示出来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学生掌握。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没必要纠缠那些思考难度大的解题方法,而应该找到最简单的,保证最困难学生也能接受的方法,守住了底线才谈得上拓展与升华,否则会导致两极分化更严重,这种思想正是简约化教学的又一种体现。
  
  二、寻求充实之核
  
  简约就是追求教学的干净利索,把课设计得简单些,但它的背后同样应该有丰富的内涵,有精彩的设计和生动的形式,也就是要具有充实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让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更充实呢?首先要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深化、细化,象放大镜一样把它放大;其次是处理教材时要突出数学味,要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让数学课更理性;最后是教学的推进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递进性,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1 挖掘教材追求深度。数学教材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智慧。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是上好深度课的前提与保证。所谓深度,绝不是离开教材和学生实际故作高深,它是严格遵循教材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所做的不止一次的反复,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才会螺旋式地从表面进入深层;所谓深度,必须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着眼于引,着眼于点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1 沟通1/2与平均分的联系。
  师:能用这张圆纸片折出吗? (学生操作后展示)
  师:哪些操作可以用1/2表示?(学生选择)
  师: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1/2表示?说明这张圆纸片里有两个1/2,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个1/2涂成阴影。
  师: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是谁的?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
  师:下面每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要渗透错例)
  师: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回答,你认为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哪几个字?(红笔板书:平均分)
  2 感受1/2的多样性。
  师:能用长方形纸折出1/2?并把其中的一个1/2涂成阴影吗?(展示)
  师:为什么这些阴影都可以用1/2表示?(如有错例,学生说理由)
  3 认识生活申的1/2。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1/2,其实生活中的1/2处处可见,就连普通的树叶里面也包含着1/2。谁来指一指树叶中的1/2在哪里?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4 拓展提升。
  师:线段图依次出现1/2;1/3;1/4……(每条线段图一样长)你们发现了什么?
  认识1/2是认识分数的起点,而真正全面地认识1/2又是顺利认识其他分数的突破口。因此在教学1/2时,我设计了上述四个层次的教学,其目的就是把学生探究的火力引导在÷这个点上。学生如果对÷的认识深刻了,后续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顺利。
  2 处理教材追求内涵。教材只是一种基本教学思路的预设,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自身特点,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线,把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连在一起,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这既是教师高超教材处理能力的体现,也是数学课堂富有内涵的体现。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操作与思考的关系,还要设计认知与评价、知识与生活、知识与人文情感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如分数的产生缘于分东西,因此从分东西人手引出分数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但是分数的产生不仅仅和分东西有关,还和除法有关系,如何沟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否具有数学内涵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在上课伊始就把1÷2=1/2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