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课外作业整合控制的探讨

作者:段太勇 李佑成




  一、课外作业及整合控制的概念
  
  整合是一个合成词,“整”可以理解为整理,“合”则可理解为组合。首先,无论是“整”还是“合”,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概念;其次,是对原有的现状进行“优化”的概念。整合的本质就是对已处分离或者无序状态的事物或者现状的一种重塑。课外作业面临着受相关因素影响过多,呈现出混乱和无序的局面,课外作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低。因此,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影响课外作业的相关因素的矛盾、冲突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统一体系,最终有效控制课外作业的数量,保证课外作业的质量。课外作业整合控制包括作业“量”的整合控制和作业“质”的整合控制。整合控制的目的就是减少课外作业数量,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找回学习的兴趣。
  
  二、课外作业“减负”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教育的世纪。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光学校向课外时间要质量,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家长们也纷纷在课外给学生补课,请家教、上补习班等。显然,课外作业的内涵大大的延伸了,不仅要根据教师的要求,还要根据家长的要求,不仅是课堂的延续,也是课堂的拓展。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些家长、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从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高度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针对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作出了多项明确规定。一般要求是: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办法惩罚学生等。这些政策发出之后,各地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就真的减下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对这些政策理解有个误差,将学生所有课外作业时间等同于单科课外作业时间;二是这个作业量指标是以谁的标准来核定的问题,是以成绩最好的学生来定,还是以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定?实际情况都是按前者的标准来定;三是既然上面要求作业量不得超过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政策的老师们便不再硬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而是给学生一些“建议”,介绍说哪一些练习权威,哪些参考书看了很有用等;四是一些学校根本不谈课外作业量的问题,因为课外作业量减下来之后,学校和老师的心里不踏实、学生的心里不踏实、家长的心里更不踏实。人们对这些“钢性”措施拍手称快,可是这么好的政策措施却难以落到实处,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具体行动,就只能停留在泛泛议论或是一般性表态上,断无实效可言。
  课外作业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还牵涉到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评价体制、招生录取制度、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是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控制的,可以说给学生增加大量的课外作业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但是我们也不能消极等待,等待所有外部环境改善了才切实进行减负,而置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于不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面对和改变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只有对课外作业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控制,才是解决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课外作业“量”的整合控制
  
  1 作业前期的整合。也就是向课堂要质量。古希腊教育家昆体良的“紧口瓶子原理”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认为学生好比“紧口瓶子”,不能容受一下子大量流进的液体,却能为慢慢地甚至一滴一滴地灌进的液体所填满。因此我们教师应仔细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远不理解的东西不要硬往他们大脑里塞,课堂上应该精讲多练,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掌握所学的知识,要让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形成联系,形成有效的整合。
  
  2 作业来源的整合。为了避免任课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碰车”现象,要加强任科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建议放学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来个碰头会,根据作业量估算一下学生完成需要的时间,如果学生的负担太重就要酌情删减。可能的话,将各科课外作业印在同一张纸上,形成“整合型”的课外作业卷,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教育观念的整合。如果教育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要想彻底解决课外作业问题是很困难的。首先是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对教师的考核方面要灵活,有弹性。比如有的学校对教学考核,有学生课外完成多少套试卷、写了多少篇作文的指标,这都是不科学的。其次是要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影响。如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对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和课外作业量进行限制,以一封信的形式告知教师、学生和家长,让大家同心协力来解决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问题。另外,还可以举行家长培训班,把一些教育理念灌输给家长,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四、课外作业“质”的整合控制
  
  在课外作业的“量”得到整合控制的基础上,“质”还得要保证,否则真没法应付接踵而至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要让学生感觉到“负担减轻”,还要对课外作业的“质”进行整合控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1 内容方面——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如何才能做到“少而精”呢?首先,不要过分依赖练习册或者市面上的习题集。有的练习册上的题目设计不是很科学,内容“臃肿”深奥,难度较大,与学生实际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符,还有一些习题远离现实生活,或者说比较偏和怪,以致出现一些专家不会做中小学生作业的怪事。其次,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所研究。我很佩服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作法,就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要亲自做一遍。因为只有亲自做过一遍后,才知道有哪些题是重复的,哪些是没有效度的。通过把作业先做一遍,才知道学生完成这些题目需要多少时间,只有在此基础上对课外作业时间的规定才有依据。还有就是在亲自做题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进而预测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好在布置作业时加以说明或者提示。
  
  2 难度方面——分层设置的策略。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会倾向性考虑两方面的题目:一是要求掌握的知识重点,不仅会将多个知识集中到一道题当中,还会选择这些知识的例外情况,以增加作业的难度。二是所学知识的难点,即学生平时比较容易犯错误的题目。这种难度的课外作业,其对象应该是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中等水平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就难以完成。难以完成作业的学生怎么办呢?他们有的当天公开“跪求作业答案”,有的第二天很早到校,秘密实施“抄袭作业”大战。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件很尴尬很悲哀的事。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把握好难度系数,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
  怎样才能把握好课外作业的难度呢?一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和所布置的作业,要时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