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小学生成人化现象探析
作者:钱谷萍
(3)使孩子保持童真。首先,从外部的穿着打扮上就应该让孩子像一个孩子,可以带点童趣,衣服的选择宜以宽松、舒适合身为主。其次,父母的言行应起到表率的作用,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再次,对于小学生不良的成人化行为,父母应及时地给予负强化,即让孩子主动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最后,让孩子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2.学校教育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担负着让小学生顺利经历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形成稳定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使个性更加完善的重任。针对小学生成人化现象的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
(1)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个性的完善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衡量事物价值、意义的一种观念。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小学生对事物不正确的认同或排斥,从而引发不合适甚至是不良的行为。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使小学生具有辨别力,知道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不至于被花花世界所迷惑。
(2)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或比赛,为小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校园内大力推广小学生故事、少儿专著等专属于小学生的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借助小学生诗歌赛、少儿歌曲比赛等带动孩子们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一些心理需要。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责任感、荣誉感,加强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主人翁意识,既让小学生展示了自我,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3)帮助小学生明确自己当前的任务,培养健全的人格。小学生要成长,要发展,这就需要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教育应该抓好双基,让小学生明白作为学生应当做好的是什么。肯定小学生良好的行为,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于所处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更容易接受,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4)加强家校联系。小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关注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情感的发展,使小学生往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发展,个性得到完善。学校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顺利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并且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强化。
3.社会环境的优化
作为小学生生活的整个大环境,小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有待改善、优化。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对小学生的身心、情感、价值观有很大的冲击力。社会风气有待净化与全方位的改善。大众都应该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社会媒体的过分炒作和渲染也应有所节制,应宣传一些健康、益于大众的内容,宣传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美感。媒体应该正确、全面地报道、分析问题,为社会舆论导好航。从政府机关来看,也可采用宏观调控,在必要时出台某些政策,扼制不良影响的蔓延和扩大,相信这种疯狂的势头会有所减弱。
参考文献
[1] 郑全全.人际关系心理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