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灰椋鸟》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杨树亚




  教材解读
  《灰椋鸟》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徐秀娟用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篇文章以“灰椋鸟”为题,但是文章却没有落入俗套地介绍灰椋鸟的形态、习性、繁殖等常识,而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但是,我们学习《灰椋鸟》,却不能只了解灰椋鸟。因为,在灰椋鸟的背后,有一群辛勤劳作的林场工人——作者在为鸟儿欢呼的同时,也在为林场工人而欢呼。其实,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对灰椋鸟的认识,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作者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慎落入河底,那年,她才23岁……因为有了林场工人的劳动,灰椋鸟才有了安全的家园;因为有了那个美丽的故事,所以这篇文章也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在执教此文的过程中,笔者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认知特点,打破文本结构,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依次“走进那片林子”→“走近那群鸟儿”→“走近那个女孩”,逐步构建文本的价值引领作用,课堂既不失浓浓的语文味道,又充溢着生命的无限魅力。
  实录点评
  
  一、 走进那片林子
  
  师:[出示:棕红色的水杉落叶 华贵的绒地毯。指名读]
  老师把“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和“华贵的绒地毯”放在一起,能找出二者的联系吗?
  生:它们都是含有“的”字的词组。
  生:在文中它们都是用来描写树的。
  师:“华贵的绒地毯”是写树的吗?
  生:不是。但是文章把“水杉落叶”比作“绒地毯”。
  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生:文章第二自然段说“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
  师:你的读书真仔细!踩在这样的“绒地毯”上感觉会怎么样呢?
  生:很舒服。
  师:真好!
  [出示: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指名读]
  你能找到这组词语之间的联系吗?
  生:这组词语也是描写树的。
  师:这篇文章是写鸟的,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树呢?
  生:因为鸟生活在树林里。
  生:作者写树林的目的是为了写鸟。
  生:因为树林是鸟儿生活的地方。
  师:[出示:天然的俱乐部盛大的联欢会。指名读]
  什么叫俱乐部?什么叫联欢会?
  生:给人们提供娱乐的地方叫俱乐部。许多人聚集到一起联欢,就是联欢会。
  师:文中的什么地方是灰椋鸟的“俱乐部”?
  生:竹林和刺槐林。
  师:文中的谁在哪里召开联欢会?
  生:灰椋鸟在树林里召开联欢会。
  师:预习时把文中有联系的词语放在一起学习,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的预习很充分。
  【点评】 中高年段的词语教学,不仅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不能“断章取义”,而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文本情境中加以感悟、体会;第二,词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其意,悟其情,更要为学生与文本即将进行的对话服务。
  此教学片段属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前奏——检查预习环节。相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因此,教者将文中的词语打乱、重组,适当提高学生词语学习的难易程度,以激发学生思维与探究的欲望。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词语之间的关联,在寻找关联的过程中探寻词语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其思考才会充满张力,学生置身在如此的对话场中才能更容易体验思辨的魅力。其实,这样的过程有“一举三得”的价值:其一,检查巩固学生课前预习词语的情况;其二,初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与文本的进一步对话起“预热”作用;其三,通过对文本中重要词组的勾连想象,带领学生一起“走进那片林子”。
  “走进那片林子”,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走进林子”,才能在感受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时想到为鸟儿创造生活家园的林场工人,才能感悟后文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的言外之意,才能准确把握“鸟→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走近那群鸟儿
  
  师:刚才我们在第四、五小节寻找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生:我觉得“灰椋鸟就像是一个大部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为什么“大部队”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大部队”是说灰椋鸟很多很多。
  生:一两只灰椋鸟肯定不能组成“大部队”。
  师:你理解“陆续”吗?怎样地飞来才是“陆续”地飞来呢?
  生:就是一只接着一只地飞来。
  师: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陆续”?比如,清晨,校门打开了,我们……
  生:清晨,校门打开了,我们陆续走进校园。
  ……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陆续进入操场。
  师:灰椋鸟是飞来,投入;再飞来,再投入。这就是“陆续”。接着,灰椋鸟开始“排空而至”。什么样的情景才是“排空而至”呢?
  生:灰椋鸟遮住了整个的天空,看不到天空了。
  师:一只灰椋鸟可以“排空而至”吗?
  生:不可以。
  师:一百只灰椋鸟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一个“排空而至”说明灰椋鸟很多。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灰椋鸟的确很多。[生读]
  师:老师特别欣赏他读的“排空而至”,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灰椋鸟在空中盘旋,遮住了整个天空。下面自己读一读,让自己享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生自由读]
  师:杨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个词语“数百米”。不要小看这“数百米”,其实一只灰椋鸟只有十二厘米长哦。一个是“数百米”,一个是“十二厘米”,两个数字走到一起,你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数百米”的队伍需要很多灰椋鸟才能排成。
  生:我感受到灰椋鸟的数量的确很多。
  师: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下,感受一下灰椋鸟的多。[生齐读]
  师: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它们好像在倾诉着什么。灰椋鸟会在倾诉什么呢?(生说)
  师:一只小灰椋鸟会说……
  师:一只大灰椋鸟会说……
  师:这群灰椋鸟在讨论着……
  师:那群灰椋鸟在交流着……
  师:在它们的倾诉声中,你仅仅感受到灰椋鸟“多”吗?你还感受到什么?
  师:假如你把灰椋鸟当作人来想,我们还能想到灰椋鸟的心情。此时的灰椋鸟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师:我们一起把第四小节读一读,感受一下灰椋鸟快乐的心情。[生齐读第四小节]
  师:不仅此时它们是快乐的,哪怕是夕阳西沉,它们也不愿休息,而是在俱乐部里尽情欢乐。谁能用朗读告诉我们,灰椋鸟的确是在俱乐部里尽情欢乐。[生读。学生不由得鼓掌]
  师:老师也要为你鼓掌!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这样读可以出反映灰椋鸟的愉快心情。
  师:很好!杨老师想问你,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椋鸟很快乐?
  生:树林内外……
  师:什么叫“飞瀑落入深涧”?什么叫“惊涛拍打岸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灰椋鸟很小,它的声音更小。但它们怎么能如“惊涛拍打岸滩”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