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草莓族”耐挫力培养

作者:宋健梅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间因一本书,一件学习用品,几句冷言,一点小摩擦而发生口角甚至拳脚相加;有的学生因作业完成不好,被老师批评几句就闷闷不乐,心存不满;有的学生遇到难题,思考过后答不出来,就放弃了;有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闹,有的学生甚至离家出走,走向极端。
   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已成为主流,他们是家庭的宠儿,家庭模式多为“4+2+1”。他们从小备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慢慢地,孩子养成了霸道、自私、惟我独尊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心理非常脆弱,往往经受不起挫折。社会上一些人借用一个新名词——“草莓族”来形容现在的很多孩子,形容他们表面看起来色彩鲜艳,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可能是鲜花铺就的,同时还充满荆棘。如何让我们的“草莓族”更好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因此,除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对待挫折的方法,教育他们在遇到挫折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进行自我解脱,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和学习中。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培养“草莓族”的耐挫力。
  
  一、 心理疏导,正视挫折
  
  常言说得好:气候有冷暖,人生有四季,光明和黑暗共存,欢乐和悲伤一直与人生相伴。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正因为有了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不要紧张,也不要一味的呵护,充当学生的保护伞,而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设立了专门的心理信箱,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来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我们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队会,让学生明白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还存在“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教会学生如何成功的战胜挫折。如在低年级开展了“黑暗来临了,你怎么办?”“怎样解决生活问题?”等主题队会,在中高年级开展了“烦恼来了怎么办?”“怎样对待考试”“挫折助我成长”等主题队会,这些主题具有针对性、现实性,选择的角度小,活动开展十分成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中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我们班曾经开过这样的一次班会。拔河是我们班的优势项目,在上学期的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每个学生都信心十足地做好了准备。学校规定每班15人参赛,而我们的对手却趁裁判员老师没注意多上了1人,导致我们班与冠军失之交臂。大家很气愤,有的同学甚至在教室里哭。有的学生边哭边对我说:“老师不公平,某某裁判老师包庇某某班。”面对此情况,我灵机一动,召开了一次班会,和学生聊了起来:“裁判老师对加入这一现象没有看到,我们不能说他包庇人,你们以后当了裁判,一定要公正,要进行充分调查、核实,做出公正的判决。”我接着说:“这个世界上,种种不公正的现象是常有的,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奋发图强,要比对方强大。如果我们能在拔河技艺上下功夫,不就是冠军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没有得到冠军,我们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同学们停止了哭声,看来我的一番话已经碰撞到了学生的心灵。体育委员站起来说:“如果我们讲究拔河技艺,也不在乎对方加几个人。”这时我总结道:虽然我们班这次没有得到冠军,但我们从中受到了教育,获得了经验,我相信下次再进行这样的比赛一定能取胜。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们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形成了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增强了下次比赛拿冠军的信心。后来在秋季运动会上,我班夺得了拔河、接力赛两项冠军。
  当学生失败后,我们应该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们在挫折中振作。只有从小树立辨证观点,既看到光明,又看到黑暗;既看到顺利,又看到挫折,才能在挫折面前不畏惧、不妥协,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二、 抗挫“实战”,培养耐挫力
  
  1.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通过读名人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如保尔、贝多芬等),感召教育学生。还可以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在失败后能重新站起来。
  班上有一名女孩,特别喜欢唱歌,可是她没有被选进学校的合唱队。自从落选后,她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对入选的同学产生了敌意,嫉妒那些同学。课堂上,她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不愿意到音乐教室上课,害怕见到音乐老师,甚至想请假回家。因为落选,给这个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我决定来帮帮她。
   通过以前跟她爸爸的接触,我了解到他爸爸是个铁杆的运动迷,她从小就受到爸爸的熏陶,对许多体育运动员知之甚详,尤其喜欢姚明、刘翔等运动员,于是我充分利用姚明、刘翔的事迹来引导教育她,跟她一起搜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她知道刘翔、姚明现在的成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过无数次比赛失败,有时候甚至是伤病的困扰,但是他们都战胜了这些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今天的成绩。
  失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能不能正确分析原因,从失败中站起来。有了榜样的力量,该生及时调整好了心态,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我也请来音乐老师给她指导发声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成为学校合唱队的一员。
  2.结合各科教学进行耐挫力的培养。语文课上通过课文中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飞得更高》《阳光总在风雨后》《男儿当自强》等歌曲,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可以大声歌唱;体育课上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挑战困难,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吃苦精神。另外在课堂中我经常制造出很多“陷阱”来考验学生,还经常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做小老师来为大家讲解,学生在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耐挫力也得到了磨练。
  3.开展适当的耐挫折的课外实践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在课余时间用健康有益的内容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进行心理素质培养。
  我们学校曾经开展了学生消防逃生演习活动。教学楼内响起“呜呜”警报声,并冒出滚滚浓烟,叫喊声、消防车的汽笛声连成一片。有的学生吓得大哭起来,有的学生钻到桌子底下,还有的紧张得到处乱窜。“孩子们,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对,同学们,我们可以有顺序地一组一组从后门撤离!”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弯着腰,沿着墙角迅速撤离教学楼,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指定地点。这次消防逃生演习使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非常好!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挫折伴我行”暑期夏令营活动,10天多的封闭式训练,更是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考验。
  
  三、 家校合力,共筑抗挫堡垒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人出生时就如一张白纸,浸入什么样的染缸,就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受什么样的教育,都会影响孩子一生。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我经常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进行学生耐挫力培养方面的指南,提醒家长:今天要为孩子准备他在未来生活中乘风破浪前行的条件,也要为他打下在逆风中行进的基础。我还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实际,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难度的事让他去做,并适当地给予鼓励性提示。如让家长每月能抽出一天的时间给孩子当家,让孩子处理解决这一天家庭发生的各种事情,家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我们还经常利用假期布置挫折实践方面的活动,要求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假期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校。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家庭耐挫力的培养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父母的示范作用。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应批评和埋怨,而应把握契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父母遇到邻里矛盾、工作压力、疾病困扰时,父母采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耐挫力的培养。通达乐观的父母在自己勇敢面对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应帮助孩子学到如何战胜挫折的经验。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让孩子感受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感受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感受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当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勇敢的少年则可以在承受压力和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不屈的毅力、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性格,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换教育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给“草莓族”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的机会,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让“草莓族”们能从容地面对挫折,愉快地接受挫折,使“草莓族”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