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作者:王巧云 汪红梅

本、以德为先的思想,确立科学的、全面的教育观、成才观。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为提高德育实效奠定思想基础。
  
  2.明确目标,加强针对性
  大家知道,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所在。以往的德育目标强调统一,存在着“高、大、空、全”的理想主义倾向,“把倡导当规定”,导致德育“一刀切”,针对性差,影响了德育实效。近些年来,“一刀切”的做法已普遍被否认,但是目标制定怎样体现远期、中期、近期不同时段的要求,尚不明确。目标制定怎样体现学生主体的价值选择,怎样体现包新精神等,也还呈摸索状态。我们要强化德育目标层次递进的意识,注意德育目标的层次性研究,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把社会制约性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为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加强调查研究,尽快明确各层次目标的具体要求,构建既切合社会实际又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魅力德育。
  
  3.因材施教,不断创新
  德育的因材施教指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受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要从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德育是育人的工作,是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道德教育者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我们要改变教师以道德先知者、道德完善者训诫和规劝学生的姿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补充。在教育内容上,既坚持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又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改变单一、枯燥的说教、灌输方式,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对讨论、案例教学、创设情境、讲座、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又要根据社会环境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真正提高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