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班级管理者沟通风格的心理误区诊断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余秀华 揭晓海




  一、班级管理者沟通风格的心理误区体现
  
  1.封闭心理。这类班级管理者的典型特征是很少进行自我披露和反馈。班级管理者的封闭心理,好似一只与世隔绝的乌龟呆在甲壳之中。焦虑和不安全感是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这类管理者常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把学生绩效评价视为浪费时间,他们疏于进行沟通,这样学生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因此,学生对这类班级管理者怀有敌对和失望的情绪,从而容易造成班级管理混乱。
  2.隐秘心理。这类管理者的沟通特征具有单一性和防御性,即一味追求他人的反馈信息,却很少披露自我。猜疑和寻求社会认同是隐秘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在猜疑心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为了弄清学生的活动和心思而寻求反馈。这类管理者常将个人的情感和评价隐藏起来,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问题。隐秘型管理者也渴望社会认同,为了取得他人的喜爱和认同而寻求反馈。他们认为保持团体的表面和谐或一致是管理工作的宗旨,为达此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大事化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他们倾向于只讲学生优点,少论缺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盲目心理。这类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披露,而忽视了反馈的运用,其管理行为具有独断色彩,过分自信是他们的典型心理。如时时发布“某项工作该如何做”,“某问题该如何处理”等指示;他们不屑于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因为学生在他们心里往往是“无能”或“笨拙”的代名词。他们更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忽视其优点和潜力。对盲目型管理者,学生心怀不满,很少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班级凝聚力下降,师生关系日趋糟糕,学生可能采取强制性反馈手段,如提意见、向上级告状,或者隐瞒重要信息来报复管理者。
  
  二、调适沟通风格的功能
  
  1.信息反馈功能。反馈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应答过程,必须做到:(1)尊重学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具有自己独立的理想和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善意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思考,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对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信任并热爱他们,体察他们的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减少出现误差的几率。(2)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等,班级管理者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有可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所以,班级管理者都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用真心关爱学生。拓宽视野,建立多种渠道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以思想,开启他们的思维闸门;给学生以智慧,点燃他们心灵的火焰;给学生以毅力,塑造他们的意志品质。真正减少和克服疏远与冷漠,形成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赖老师的理想境界。建立倾听与反馈的双向沟通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而且有助于创造出和睦的集体气氛。
  2.自我披露功能。管理者和学生不仅分享学习信息,还要彼此分享某些个人感受和经验,彼此分享成功和失败。(1)彼此欣赏。在彼此的赏识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学会理解宽容,培养成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而提高他们相互交往、合作的能力,使师生共同走向成功。彼此欣赏是教育管理方式的要求,是提高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又是衡量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遇到不顺时,应用幽默诙谐、委婉诚恳的语言,循循善诱。避免雷霆之怒,或出言不逊,图一时口舌之快,或态度粗暴图省事。否则,就会把平时苦心经营的良好师生关系毁于一旦。学生出现差错时,要用激励性语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样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2)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班级管理者。班级管理者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只有自我披露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只有自我披露才能帮助学生提高绩效水平,了解充足的信息。只有了解充足的信息,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自我责任感。
  3.反馈与自我披露的复合功能。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可产生一种深层的复合功能。这种功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周围每个人都是自我的“镜像反应”,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较少谈论自己的成就,更乐意谈论别人的成就;既能从容地接受批评,也能谦虚地接纳表扬;具有辩证的归因观,既能把成就归于个人,也能归于周围环境。班级管理者能坦言“我不知道”或“我错了”等等。如果一个班级管理者很少给学生披露个人信息,就不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就只能来自主观假定或片面感知,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拥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人,不能从容地接受赞扬,常贬抑自己的优点;对他人的批评采取防御性态度,经常为自己的缺点开脱责任或寻找依据;更多地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而非工作本身;对他人的工作成就和荣誉,采取愤世嫉俗或吹毛求疵的态度,很少主动赞扬他人等等。这样的班级管理者,容易使班级凝聚力下降。
  
  三、改善沟通风格的措施
  
  1.进行有效的反馈。进行有效的反馈,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现实而有文化底蕴的选择。因此,有效的反馈必须做到:(1)反馈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非具体的人,即“对事不对人”。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2)反馈方式应属描述性而非评价性。反馈的主旨应是信息共享而非训导他人。用平等的、经验分享的口气来反馈信息,容易为人接受;而指手划脚式的训导口气,如“你应该(必须)……”则给人以不平等的感觉。(3)反馈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应以别人能接受为准。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工作性质,有主次、分阶段地提出若干意见,使其既感到压力又能看到希望。反馈应迅速而适宜,分时间和场合。(4)反馈时应注意运用转述和知觉检查技巧进行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对方有机会剖析自我。
  2.正确的自我披露。自我披露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某种信息、观点乃至个人情感的过程,用以减少隐秘区。(1)自我披露不应用作获取同情或者向他人宣泄消极情绪的手段,而是寻求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便在相互披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自我披露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2)自我披露应是彼此开放,双向共享。只有班级管理者既重视自我披露,又注意运用反馈,能在班级中营造出宽容互信的开放气氛,就能增强彼此信任和尊重,就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的班级管理者才敏于体察学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此这种沟通风格不仅创造了健康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工作绩效。(3)自我披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真正开放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磨炼,并非一蹴而就。班级管理者的自我暴露程度应按照人际沟通的发展阶段逐步加深。班级管理者应富有耐心,注意洞察学生的言语与非言语反应,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接纳水平,据此把握自我披露的快慢节奏。班级要创建一种开放性气氛,打开沟通大门,凝聚力也自然越来越强。
  3.反馈与披露应注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应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1)更新管理观念,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成长和成就的需要。反对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智”的教育行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突出学生能力的锻炼,适应社会的需要。(2)实施目标管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班级管理者应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目标,在宏观上指导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素质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无济于事。(3)改变绩效管理模式,激励学生创新意识。人本管理的制度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制度的前瞻性保证了制度的本质符合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制度的现实性保证了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制度的系统性确保了各项制度间的平滑衔接和制度覆盖各个不同的层面,制度的稳定性确保了制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会因人而废。这实际上就是强调班级管理者的反馈与披露必须从学生来,到学生中去。
  
  文献参考
  〔1〕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 R•勒德洛等著.有效沟通.中信出版社,1998.
  〔3〕 金盛华等编著.心理交往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4〕 张人杰.大学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李中耀.论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