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基于“三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学原则

作者:刘雅雯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系统科学包括控制论(Control Theory)、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和系统论(System Theory),简称为“三论”,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之间许多现象的联系及其一致性,从而更具体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利用系统科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教育教学这一系统,并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新领域。
  
  一、系统科学原理
  
  1.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产生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或者说,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
  
  2.有序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所谓有序,是指信息量的增加,组织化程度走向增加,即混乱程度走向减少。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是有序;反之是无序。通过涨落远离平衡态导致有序。
  
  3.整体原理
  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如果系统的要素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有机结构,则会形成要素之间功能的内耗,要使系统发挥出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
  
  二、外语教学原则
  
  立足于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三条基本原理:反馈原理(Feedback Principle)、有序原理(Ordered Principle)和整体原理(Integrated Principle),本文提出以下三条外语教学原则。
  
  1.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没有目标的行为都是盲目的行为,外语教学也必须明确自身的目标。外语教学目标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要求)、课题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三个系列。其中前者是长期教学目标,后两者是短期教学目标。作为外语教师,重点是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外语学科教学目标,编制短期教学目标。皮连生教授认为教学目标有利于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对反馈信息的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能提高群体教学的整体效果,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专业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另外,Chomsky提出人类有“语言习得机制”。习得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然而幼儿习得母语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跟着大人模仿,学会一句,使用一句。幼儿从通过“听”接收语言信息,到积累信息,归纳规则,经历一个反复的、复杂的观念操作过程。Krashen指出,人们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者能够借助上下文、非语言信息、常识和己经习得的语言能力来理解他们尚未习得的新的语言结构。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应尽可能地确保学生能成功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所以,外语教学必须注意其知识的承上启下,找准前后知识的结合部位,把前面的知识作为后面的教学“生长点”。比如英语中时态的学习就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教师就容易过分加大课堂的容量,加快教学的速度,忽视学生思维的节奏。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能学多少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所以,课堂教学并非容量越大越好,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反馈,不断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循序渐进,逐步达到目标。因此,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课堂容量,避免节奏过快。
  
  2.教学开放、周期跃迁原则
  有序原理告诉我们,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系统必须开放,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与外界有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
  英语教学是开放系统。大到一个学校,小到一个教学单元,只有及时地、不断地同国内外同行交流信息,有意识地吸收当代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新成果(如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和新知识),永远保持开放状态,才能抵消自己思维领域(系统)中随时间演进的自发增熵(Entropy)过程(如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墨守陈规、知识的老化、忽视新发现、教学手段陈旧等),才能永葆教学研究的青春活力,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不断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因此,教学系统必须开放,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学生与书本间的沟通,学生与环境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沟通。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外语课例:教师在教案设计好后,教学就以教案为中心,完全按照教案的顺序线性地演练一遍,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答案。应该承认,这种演“教案剧”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量上有很高的成效;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简化了认识过程中的复杂性、曲折性和生动性,也排除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种种可能性。从而不仅导致知识与智能的脱节,更是对智慧和生命的扼杀。这种教学过程过于“规范化”,限制了教学活动的自由性。
  任务型教学是外语教学的显著特点,但外语教学的任务性并不能决定外语教学的呆板性,更何况外语的任务性并不是外语教学的惟一特点,外语学习还要强调情感交流和文化,学生对外语知识的运用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思维进行学习,仅用一种简单直线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Risk-taking),学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进行主动学习。另外,有序原理还告诉我们,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才能有所创新。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循序渐进,还要考虑周期跃迁。循序渐进重于“量变”,而周期跃迁则重于“质变”,量变应当引起质变。例如,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使用程度必须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有跃迁。中介语必须完成从母语(First Language)到习得语(Second Language)之间的过渡,如果从小学到大学,都使用同一种程度的中介语,那就不仅仅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阻碍教学的进行,阻碍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学生的外语水平就不可能上一个新台阶。学生刚学外语时,教师多用母语作为课堂语言,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不能摆脱母语,这不能不说是外语教学的失败。
  
  3.把握整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语言是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holistic),而不是分割性的(atomistic)。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实质上是包括这四种技能在内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igg 1991,p531)。“把握整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一方面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重复练习,注重语言整体性,强调知识的整合。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将单一的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和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两个要素扩充到包括情感态度(Affect Attitude),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和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在内的五个要素组成,这样语言教学的范畴更为广泛,体现了人文思想和“全”人教育思想,并把英语课程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宏观的角度体现了整体教育的思想。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整体性,克服因教学内容的分散性和教学过程的间断性给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外语知识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把握整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还要求外语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为已任。受传统的教学理论影响,当前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过于强调语法规范和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忽视艺术、审美教育,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应有的体验与理解,没有形成应有的价值观与态度,这必然造成教育教学的异化和外语人文价值的失落,同样无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束语
  
  “三论”属于应用教学理论,但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任何理论都可以归结到哲学上来,因为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思维方式,只不过求证的方式不同,在物理学上是通过实验,在数学上是通过演算,在人类社会中是通过实践。人文科学研究不能与自然科学对立,应从自然科学中吸取方法论的营养。“三论”为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点,为外语教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
  (本文作者在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