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何 鹏




  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各种体育教学流派、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注意力依然只是集中于施教环节的改进,而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学”的环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而将元认知理论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
  
  一、元认知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关于个体对自身认识过程的知识和意义,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他认为,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指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情的认知。具体来讲,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元认知识、元认识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元认知体验是学习成功的动力;元认知监控则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国心理学家对元认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董奇(1989)认为,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张庆林(1995)把元认知视为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皮连生提出反省认识,并把个体在学习中的反省认知归结为两种认识,即关于我们已知什么的认识和关于如何调节我们学习行为的认识。国内学者姚景照等人突破了关于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的观点,将元认知定义为“是主体以认知活动为对象所进行的认知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和过程。”虽然对于元认知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二、元认知的本质认识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而自我意识是人们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所谓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与调节,就是表现在主体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虽然人们从事的认知活动千差万别,但是元认知的监控、调节却是各项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是决定各项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由于人们对各种活动进行监控、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在任一认知活动中的元认知的培养训练效果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由上可知,元认知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材料的特点、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而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适当的有效策略,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进行监控、反馈、调节,及时地修正策略和过程,以尽快和有效地达到目标。这实质上也就是设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样的训练效果,自然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的领域,而是能广泛地迁移、应用于其他领域。可见,元认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元认知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从元认知观点来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与其说是学生在体育学科能力和才能方面有所不足,不如说是他们缺少有关体育锻炼性质的知识和各种学习策略。根据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元认知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体育教学实践过程的认知的认识,也就是指学生对自己认识体育过程的认识能力。体育的元认知能力结构包括体育的元认知知识、体育的元认知体验和体育的元认知监控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的元认知知识。是指有关体育认识的知识,即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与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这些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学生个体、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学生个体。指有关学生个人身心特点的知识。这是对自己认识能力的评价。
  (2)教学目标。指有关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性质的知识,如学生主体是否认识到学习材料的性质、各种体育运动的特点、运动结构特点及有关规则的关系等因素对认知的进行和结果的影响,学生主体是否认识到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任务是不同的等。
  (3)学习策略。指学生个体意识到自己对体育实践中的学习策略、方法和学习(锻炼)的调节与控制有所认识,意识到个性心理特征与体育学习的关系等。元认知的知识,是控制学生认知活动的基础。
  2.体育的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体育认知活动的体育认知体验或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它包括知的体验,也包括不知的体验。如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达不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就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复习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3.体育的元认知监控。是指学生主体在进行体育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认识对象,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机、目的、兴趣、爱好、体质变化规律等,不断地进行积极监视、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的体育认知活动中,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体育运动实践证明,人的元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元认知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苛、练习密度等生物学指标,常常使学校体育教学带有过多的强制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受到严重压抑,学习兴趣丧失,情感活动不健全,主体发展落空。而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过去的模仿学习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根据自身的素质、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练习方法,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总体来讲,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地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在这里,我们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从体育教学和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提出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富有成效的几个体育学习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将元认知知识溶入具体教学当中。体育课教学要走出低谷,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要打破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形成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解剖自己,认清自身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制订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从而树立成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在教学评价上呈现出一定的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念。从认知角度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出现了诸如“注入式”、“承包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元认知训练,有利于打破这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赋予学生一些自主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3.科学评价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则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以前的被动评价转变为学生的主动评价,从而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要形成元认知能力,必须重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结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各种必要的体育测验要及时反馈结果,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促使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外,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完善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董奇.论元认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2〕 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心理学报,2000(4).
  〔3〕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大出版社,1996.
  〔4〕 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周林涛.试析“元认知——反馈强化”体育教学模式.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4).
  (责任编辑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