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
作者:张 剑 李明辉
一、存在的失真现象
1.情感疏离:互动实质缺失
教师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都有情感的需要,他们需要互相信任。师生之间的互动要以学生思维的活跃、情感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为基础。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课堂氛围等方面都为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可利用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有师生的感情交流。没有情感投入,课堂将会是一潭死水。在当下课堂中,有些教师面无表情,语气生硬,缺乏亲和力,在这样的氛围中,虽然有互动和对话,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完成师生的有效互动,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不平等:互动对象缺场
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对对方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交互性、生成性。师生互动是一种差异性的互动,会受到学习成绩、学生个性、空间距离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和学生的互动机会上有明显的偏向性。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对不同学生会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教师往往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学生和人际地位高的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在互动内容和时间的分配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问题难度和互动持续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说来,教师倾向于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一些论证性较强的复杂问题,互动持续时间较长,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判断性、描述性较强的简单问题,互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3.单一性:互动方法匮乏
当前教学中,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广泛存在。教师独占课堂,津津有味、云天雾地地高谈阔论,学生则或听些不能理解、不成体系、不能与自己知识结构联系的东西,或身体形态上在听,而脑子里却糊里糊涂,或没有认真听讲,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教师满足于已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语调平淡,平铺直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或做做笔记,或看其他书,或发呆走神,或悄悄地进入梦乡。这样的教学方法造成师生之间在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找不到触点,师生之间不能相互交融,矛盾与交锋不存,彼此互不影响,信息单向流动,传而无受。
二、师生互动失真的原因分析
1.知行延迟性的影响
由知到行有一定的延迟性,即知易行难。这一知行规律告诉我们,要缩短这个延迟时间,需要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教师大都知道要改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知道应该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转变。但由于延迟性的影响,怎样更新观念,怎样实现角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把教学改革深入到制度设计的核心层面等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2.师生习惯惰性的影响
当下教学中,很多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许多教师不自觉地避难就易、避繁就简,选择了灌输式的信息单向直达方式。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主动求知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自觉意识,有的学生根本不愿主动与教师交流,更谈不上良好的师生互动。
3.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的等级观念仍然有着较大的潜在影响。教师难以摆脱权威幻觉,学生对教师多服从,少质疑。教师面对学生,非滔滔不绝无以显其才之高,非洋洋洒洒无以显其学之富,加之中国文化环境中,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却因偏离文化常模而不易被认同,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之间的争鸣和碰撞。
三、师生互动失真的对策
1.教师
(1)改善教学方式
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即使是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能很清楚地复述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大部分案例以及该案例所说明的问题。恰当合适的案例来源于教师平时的搜集和积累以及不断的更新。案例的穿插必须适时恰当,对所授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问题探究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应安排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小组讨论、观点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更多地阐述自己观点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知识由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究。
③电化教学。电化教学不是指课程内容的简单电子演示,而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授课内容在声像图画等方面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成功地进行电化教学,实现互动的效果,教师应该克服困难,积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相关的教学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并主动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使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里,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会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让的态度和体验。
①教师要增加情感投入,平等对待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课堂出现和谐的心理气氛。
②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难易适度,就是要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如果教学内容太浅,就会失去进一步追求新知识的情趣。如果教学内容难度太高,学生不能理解,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情绪必然会下降,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有情有趣就是从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③对学生公正评价,合理期望。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2.学校
(1)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要从师生两方面建立起客观评判各种教学模式改革的考核评估标准。一方面,应建立起科学评判各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标准和报酬激励机制。教学中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上进行改造,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这需要教师有更加敏捷的思维,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因此,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要在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导向上的支持;对教学改革遇到暂时困难者要以宽容的态度予以真诚的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是要改革现有的考试内容,不要只局限于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增加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内容,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二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提问、讨论、实践作业等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督促和激励,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
(2)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在软硬件方面给教师以大力的支持,使相应的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地进行。例如,在教学组态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小班上课,以方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问题和信息的反馈,避免因教学班过大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另外,学校对于相关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学软件的开发,不断更新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