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体育对话教学之研究

作者:张 龙 陈 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泛开展,根源于师对生的主客二分认识论教学形式下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正向促进学生健康为方向,不断地建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扩展自身的发展与生存的空间。对此作为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对话教学,以其理论和实践双层面优越于传统教学的新教学形态,在非体育学科领域的理论探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在体育学科领域中的研究和实践还未曾涉入。鉴于此,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以学生健康为目的、交互对话为教育表征与载体的“对话”教学形式进行研究,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提供参考。
  
  一、对话的内涵及来源
  
  对话的英文(dialog,dialogue)来源于古法语(dialogue),拉丁语(dialogus),希腊语言(dialogos)一词,英文中的含义是“对话”;希腊语为“交谈”之意;“dia-”作为一前缀有“横穿”、“分离”、“对抗”。“log”词根是从“logos”发展而来,其本意是“语词”或“语词的含义”,德文“dialog”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轮流发言或辩论。对此可以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由此解释至少揭示了某种话语活动所以能被人们称之为“对话”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这种话语活动必须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二是这种话语活动的进行必须是话语活动的参与者轮流、交替地发言。《现代汉语词典》“对话”意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
  对话作为一活动方式,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对话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形式,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开创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和佛禅之道就将“对话”以教学形式予以体现;随着时代步伐的推进,教育家马丁•布伯、克林伯格再次提出了对话教学;值得关注的是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以“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这一观点明确地指出对话与教育之关的关系。
  对话教学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笔者认为对话教学应是以人和物为媒介,在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言语、神态等多种形式就某一事或物在交流、沟通、探索活动中共同创造而成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对话教学在体育学科中的实施
  
  对话理论对灌输“独白”讲解、示范的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借助“对话”进行的体育教学不单是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单是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走向理解和彼此倾听的钥匙;不单是师与生、生与生通过语言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更是师生、生生共同参与、相互共勉、交往哲学理念乃至共同分享教学关系的活动过程。教学中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自己之间多重循环的网状关系。体育对话教学就通过这个多重循环网,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师生之间对话教学
  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三因素构成的体育教学,受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中“教学决定一切,学生只能服从”等不平等的关系尤为突出。体育教学中由于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体育基础以及个性特点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主客二分关系,使得学生出现逃学、厌学、回避练习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体育对话教学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拉尔夫•泰勒的“居家优势”理论,选择适宜学生优势的对话方式和地点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学,正是解决学生厌学、回避学习的途径。在体育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为生产者、中介者的角色,学生转变为劳动者、求索者;师生的关系由上下关系,变化为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关系;师生间由“主体——客体——主体”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转化为“你和我”的对话互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平等、信任、包容的交互质疑辩证过程中,以对话的方法解决疑惑,逐渐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正确的科学求知观。通过评、导、帮的对话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学信息的沟通反馈的转换频率,并根据信息及时提出方案,纠正错误技术动作,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体育对话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生活的幸福,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换,使体育对话教学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效应。
  
  2.生生之间对话教学
  由于学生的喜好和运动项目展现形式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体育爱好群体,同一运动群体的学生就共同所爱好的运动更容易深入对话。对此,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爱好群体为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以团体协作效果为评价标准进行目标教学。同一群体的学生间以主人的身份,自觉地营造着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间通过对话的形式参与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间进行游戏对话教学。而根据“对话”一词的含义可以看出,“游戏”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行为。以一对一或多对多的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将学生引入活动过程中,让其在游戏的对话中领略注重参与过程并非结果的最终价值取向,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以非局部完整生命体的方式全身心参与,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内容的领悟,传统体育下的主客二分表现为主客同一。学生在频繁的对话教学中,增强了团结,促进了人际交往,培养了集体精神,提高了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个对话教学中以自我对话(学生本人思考)和学生对话(交流、讨论)存在,对话的形态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自己的心理环境对话向自己的原认知构结与元认知系统的对话而转化。
  
  3.师师之间对话教学
  体育作为多运动项目的集合体,由于教师本身专项、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之间的差异;加之教师的工作特点相对孤立导致教师长期处于“个人化”教学研究形式。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致使“个人化”教学研究形式难以适应,对此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教师间的差异的优势成为对话的焦点,冲破了传统的教师孤立发展的观念。通过对话变静止封闭为互动交流,教师间就教材处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方式以及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的准备与布置等问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切磋、补充、设计,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拟定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间的对话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使得教师认识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性。在教师间的对话教学中教师由自己的原认知构结与元认知系统的对话(交流、讨论)转向自己的心理环境对话(思考)。
  
  4.自身对话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体育教师年龄不断增大、运动技能下降,教师自身的再提高成为适应改革的关键,教师的自身对话——“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反思”作为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以自身对话的特殊形式给予体现,其主要体现于教育观念、人际关系、专业水平、自我意识、个人成长等方面;在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上看集中于体育课前、体育课中、体育课后的表现。无论何种表现形式,教师自己的心理环境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自己对自己的再评判、再思考、再提升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对话教学分析自己的长处、查找存在的问题,促使自身经验量的增加和经验质的提高,确定自我改进的领域、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从而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跟上新课程改革步伐下的体育教学。
  
  三、小结
  
  以人为本、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为指导思想的对话教学作为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理念根植于教学交往、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体育对话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健康水平的改善或提高。但有着理论和研究为支持的体育对话教学,由于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使得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有效地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使得在进一步研究对话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体育对话挖掘学生内部潜能,使体育对话教学作为有效实施和推进健康体育教育的一个途径,将社会价值目标在体育学科中给予完美的展现。
  
  参考文献
  〔1〕 米靖.论基于对话理念的教学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05,25(3):20-25.
  〔2〕 陆作生,赵权忠.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84-87.
  〔3〕 刘岩.对话式教学与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辽宁教育研究,2004(11):73-75.
  〔4〕 李宝庆,李翠梅.对话教学探析.当代教育科学,2004(16):21-23.
  〔5〕 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中国教育学刊,2004(8):42-45.
  〔6〕 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77-80.
  (责任编辑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