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启导·自主”办学特色实验研究

作者:王道福 云祥洺 王 钟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良好个性,2002~2005年我们在重庆市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李鹏同志资助项目学校),开展“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启导·自主”的办学特色和师生自主的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2006年,学校在“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的基础上申报“启导·自主”教育研究,被确立为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
  
  一、“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的内涵
  
  “启导·自主”办学特色是学校管理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整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力量,通过“价值启导、自主建构”,促进教师自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学生自主形成良好个性和智能强项,全面和谐协调发展的学校管理特色。启导与自主之间用“·”连接,表示主客体之间有交互作用,是外因与内因的辩证统一。“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旨在寻求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创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本教育体系、人性化培养机制和人格化师生互动发展氛围,实现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过程活动化、教育目标个性化、师生发展主体化、教育环境人文化的“五化”目标。
  
  二、“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的研究方法
  
  “启导·自主”办学特色实验研究运用了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学校对教师,学校、教师对学生,学校、社区、家庭对学生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通过对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过程、培养目标、师生发展、教育环境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探索实现“五化”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对教师的“启导·自主”方法。“洋思现象”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启迪教育智慧,研究中对教师采用“五启导”、“五自主”的方法。
  (1)对教师的“五启导”。价值启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理解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教师自发进取,自我实现。目标启导: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激励教师工作热情,自觉克服困难。制度启导:建立“启导·自主”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启导教师自觉守纪,自主发展。学习启导:组织校内交流和校外参观学习,启导教师提高价值目标和学校办学目标,激励教师自发不懈地努力追求。评价启导:拟定“启导·自主”评价方案,开展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位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启导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教师的“五自主”。择岗自主:学校根据教师的知识水平、智能强项、身体素质和个性差异,每学年初将所有工作分解,定岗定责,让教师自主选择,启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人际协调性。管理自主:以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的“启导·自主”管理制度为指导,给教师一个宽松和谐、自主创新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自主管理。学校“分权”给部门或班主任自主选聘协助人员,创新管理模式,壮大管理力量,提高独立施政的能力。各班主任在教室门前公示自己的基本情况、管理理念,向学生、家长承诺,形成自我承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保证学校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整体优化和推进学校管理。目标自主:教师自己确定工作目标、阶段性发展目标、年级教学目标、部门(班级)管理目标、竞赛成绩目标……根据目标拟定措施。学校根据教师工作情况给予鼓励和支持,激励教师尽最大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发展自主:学校给教师一个发展空间,尽可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校内活动的组织和校外活动的参与均由教师自主申报,学校组织竞赛选拔,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保护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健康有序发展。评价自主:学校评优、评先、评职、3%工资晋升都由教师自主申报,学校根据评价方案当场评选。如教师的教案设计、读书笔记评比,要求教师自主报送展评,经教师自主翻阅所有展评资料后,自主申报评优,达成教师自己评价、自己认定、自己鞭策。
  2.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启导·自主”方法。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特殊生命,是有理想、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未成年人,他们有着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充分体现个体价值的强烈愿望。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并把这些需要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研究中对学生采用“五启导”、“五自主”的方法。
  (1)对学生的“五启导”。价值启导:组织学生观看各级领导来校视察录像,参观学校“荣誉室”,开展“校庆日”活动等,引发学生爱校之情,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目标启导:拟订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建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干生、环保小卫士、希望小博士”等评价体系,强化竞争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努力完成任务。规章启导: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提高自觉行为能力,教师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起好“裁判员”的作用。行为启导: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染,在交流中升华。学校在艺术节开设劳动歌舞操项目,启导学生收集劳动歌曲、劳动号子、劳动模范事迹,合作编创劳动歌舞操。活动中学生主动接触劳动场景,或向父母请教,或亲自体验劳动过程,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评价启导:学校建立校级活动评价方案,突出活动过程评价,启导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研究采用三级启导性评价:评价个人采用小组自评交流,评价小组采用班级评价交流,评价班级采用学校评价交流。
  (2)学生的“五自主”。目标自主: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在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尊重学生个性,启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智能强项拟订发展目标,避免盲目追随和效仿别人。议事自主: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评议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方法、管理制度等,体现学校的事学生“自己献言、有权做主”。择岗自主:班级管理实行学生自主设岗、自主择岗。每学期开学初各班级组织学生讨论班上应设置哪些服务性、管理性岗位,基本满足大多数学生岗位竞争,实行竞争上岗的愿望。学习自主: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动机、目标和能力的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实验开设写作、奥数、足球、舞蹈、书法等12类选修课程,开展“考察采访”、“编排劳动歌舞操”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争誉自主: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渴望得到别人赏识,实验把“赏识”策划为“荣誉”,实行“争誉”自主申报。同时,实验把荣誉的赏识权分给学生,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增强激励性和人文性。
  3.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启导·自主”方法。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力量,实验过程中,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行动启导、事例启导和亲情启导。行动启导:引导家长用模范行为感染学生,既要“为孩子做事”,更要“为孩子做人”。事例启导:引导家长利用具体事例启导学生学习,或借鉴正反经验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亲情启导:引导家长启导学生学会亲情奉献与回报。教会学生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热爱家庭,学会与同学、老师、邻居和其他人的亲情交往。由于社区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研究过程中,积极为社区出谋划策,引导社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净化社区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净化启导和实践启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