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汉语的模糊性与汉英翻译
作者:金 鑫
一、汉语的模糊性
汉语的模糊性给汉英翻译造成许多障碍。下面举例说明。
1.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艳媲美。进入桂花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
上段文字,可谓是以神驭形的汉语表达的典范,词义重复,词藻堆砌,在很大程度上出于行文的需要,一些文字意义模糊,且有些花名很难找到合适的英译,若即若离的英译只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因此必须了解表达的模糊性,使原文变得明朗。
译文: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that pervades the whole garden with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如果将译文再“回译”为汉语,其汉语表达如下:桂花公园以其众多的桂花而著名,园内桂树上色彩各异的桂花盛开,使公园充满了花的香味。
回译时,如黑色的闪电,顿时照亮了英语和汉语的本质区别。汉语,意境细腻,文采斐然,表意朦胧;而英语,干净利落,句意豁然,逻辑性强。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译文:Our country has been completely crushed,
And only rivers and hills look the same;
The city filled with tall trees,
And the high grass of spring.
汉语是意合语言,行文过程无需任何逻辑标记,而逻辑自知。翻译成英文时,必须化隐为显,变含蓄为明示,添加“and”,意思是“但是,可是”。
3.……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冰心《笑》)
句中的“推开”与“看”两个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隐蔽,究竟是表示方式的偏正关系:(通过)“推开窗户”(之后)再“看”,还是连动关系:“推开窗户”(之后)再“看”,或是表示目的的偏正关系:“推开窗户”为了“看”。通过讨论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推开窗户”并非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这两个动作的发生都是不经意之间自然而然先后发生的事情,处理成连动关系较为恰当;“看”的宾语是什么?是看“窗外”,还是看“凉云”、“树叶”,通过后一句的描写内容可以看出是向窗外看;“闪闪烁烁地动着”的主语是什么?是“树叶上的残滴”,还是“荧光千点”,根据上下文及语感判断,主语为前者。苦雨与孤灯究竟是什么关系?这都需要译者理解后再推敲而定。
译文:I 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Ah, the rain clouds had vanished and the remaining raindrops on the tree leaves glistened tremulously under the moonlight like myriads of fireflies.To think that there should appear before my eyes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on a lonely evening! (张培基译)
张培基先生的翻译值得借鉴,可以看出他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是煞费苦心的。
4.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这个句子看似简单,其实意义非常模糊。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意群:(如果)无鸡,(那么)鸭也可;(如果)无鱼,(那么)肉也可。也可以这样理解:无鸡(和)鸭也可,无鱼(和)肉也可。翻译时必须特别小心,并且还须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含义,这就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鲁迅《药》)
译文:Absorbed in his walking,Old S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inctly ahead of him. 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l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2]
原文有八个散句,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强。翻译成英文时变成了两个复合句,让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对汉语的模糊性以及它对汉译英翻译造成的困难有了初步的认识。汉语的方块文字是一种象形结构,是汉民族“具象思维”的产物,形成了汉字“因形见义”的独特性。在句法结构上,汉语少形态变化,句子的词法、句法、语义信息主要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内在相互联系来表现,以意统形。句中任何相关联的接合部分,只要搭配合乎事理,即可组合成句。因而断句不严,句子结构无焦点,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反映出整体思维的多维性特征。汉语擅长借景抒情,托物寄情。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极浓,所用语言简隽空灵,近乎诗化,具有一种朦胧美,“朦胧”就是“模糊”的表述。模糊性可以说对审美主体(译者)提出了较之翻译其他语料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由模糊语言本身的美学特质决定的。语言有限的表达力和客观世界无限的丰富性决定在汉译英时应当特别注意语言的模糊性。
二、汉英翻译对策
翻译的过程是双语转换的过程,此过程根据翻译程序论可分为五个步骤:“形态词法分析过程;句法结构分析过程;情景语义分析过程;生成构句过程;修辞优化过程。”[3]第一步的任务是“捋清原语词语形态关系,判断词性以及在句中的语法关系及搭配形式”。第二步的任务是“捋清原语语法层次,捋出核心句基本构架及其扩展式,捋出分句及分句层次、重心的分布形式,析出语句风格化特征”。第三步的任务是“析出原语的语义结构模态,充分考虑到原语涉及的社会情景及文化背景”。第四步的任务是在第三步的前提下“实现转换迁移,将译者头脑中的目的语内部言语形式赋形为目的语句胚”。第五步的任务是将“句胚进行修琢,排除原语的负干扰、炼词、炼句,提高目的语的可读性;确定文体风格对应体式”。[4]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增强对汉英各自美的认识
依据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我们可以说翻译标准的实质仍是求真求美。如果译者对原文的美都缺乏起码的认识,他是很难译出好的译文。译者必须明白汉语表达华丽艳美,溢于言表,而英语则直观理性,自然严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