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全纳教育的新理念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边仕英




  因此,借鉴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念,我们要积极改革当前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并将这种转变反映到学校改革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制止设立重点学校和实验班的做法;在班风和校风建设中,着力引导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接纳与支持的良好文化及心理氛围;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既要积极关注因学习和品德等与传统要求不相吻合的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又应避免以一种同情、怜悯、刻意区别对待的口吻和心态实施干预;在学生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既应关注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发展以谋求顺利就业,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形成以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在教育民主和平等的时间维度上,既应关注入学机会平等与因收费偏高等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将部分学生拒绝于学校大门之外的教育起点不平等和不民主问题,又应关注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及管理方式上因惯性的排斥、歧视以及不必要的分类现象而可能导致的教育过程不平等和不民主问题,还应在学校和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消除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和不民主现象。
  总之,全纳教育强调的“人人平等”,从理论层面而言,它对重新审视学校教育,树立尊重和合理利用差异的新型管理观、学生观、教师观具有深刻启示;就实践层面而言,对改进乃至彻底改革目前教育管理与教学方法上的偏重共性与整齐划一的粗糙做法具有深刻启示。而且,全纳教育平等观的核心内涵是一种以教育公平和民主为根本出发点,以合作、参与为主要外显特征,以系统开放为首要维度的教育价值观。这一观点对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全纳教育认为无论身处何地人的本质都是积极乐观的
  全纳教育对人的本质始终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一观点对尚未被完全认可且时常被世俗偏见视为“二类教育”、“末流学校”、“劣等乃至问题学生”的我国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以及职校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又极为难得的。
  全纳教育的人性假设对于开发职校生的学习潜能,构建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综合高中、职业学校的管理,优化职校课内分层的教学设计等方面,无疑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3.课程应该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而不是受教育者去适应课程的需要
  有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应善于认识、接纳、尊重及合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学习各种课程的机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个别化教学、合作教学等都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中运用。全纳教育的实施也将产生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如不固定班级,可采取全班、大组、小组或者个别活动的形式;不固定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多种教学内容和方式加以综合,使学生开展更自然的单元式学习;不固定教师,一个课堂可以有一名主讲教师和多名辅导教师;不固定课堂,教学地点不全在教室,也可以在教室外的公共场所开展教学;不固定学时,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情况有所改变。总之,全纳教育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多样化的,是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为目的的。
  4.创建全纳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首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参与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能够平等愉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全纳的教学氛围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就像家庭一样的温馨,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是被关注的,因而就会产生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可以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疑虑、紧张与不安。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始终对学生充满期望,并促进全班的学生一起来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都要了解全纳教育,具有全纳教育的价值观。要不断地排除学生学习和参与的障碍,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希望,不歧视和排斥任何学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
  总之,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我国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来讲,是值得借鉴的。如果说学校本身是一个小型社会,那么借鉴全纳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将学校建构成一个和谐、全纳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之路.中国教育报,2005-03-04.
  [3] 徐国庆.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职业技术教育,2002(34).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