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教研论文的高品质

作者:王泽龙




  教研论文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规律的学术性文体,是反映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总体上,从其各个文章构成要素的视角,对教研论文应当具有的较高品质略作论述。
  
  一、选题要有价值性、前沿性、适可性
  
  选题是选定准备解决和回答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它可以规划论文研究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决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进行,影响并制约论文的效果和功用。
  选题的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两方面,前者是论文的灵魂,后者是论文的筋骨。1.学术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1],学问则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1],那么学术价值即是研究事物而发现其本质规律的价值。它应当合乎下述特定要求:(1)严肃的求实性和真理性;(2)强烈的理论性和逻辑性;(3)鲜明的开拓性和发现性。诚然,选题阶段所要求的这些学术价值的特定属性还只是潜在的,它的真正实现还必须有赖于尔后对选题论证的完成;然而正如准确的勘探是开采成功的必要保证一样,准确的选题价值判断无疑是论文写作成功的必要前提。2.实用价值是教研论文赖以存在的另一个合理性依据。实用价值表现为可借鉴、可操作,能够带来切实的效用。例如曹从趣《从<药>的多种教法说起》是介绍教学经验的文章,共讲了四种教学方法——分析法、串讲法、练讲法和设疑法;之后,为避免读者生搬硬套,又交代了运用上述方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该文虽然没有太高的学术价值,但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却有显见的实用价值。[2]当然,从总体上来说,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应该说,教研论文的学术价值越高越好,实用价值越大越好。
  选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前沿性,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知识创新的要求。程千帆先生说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备‘敌’情观念,即要把自己研究的那个范围的国内外同行及其作品经常进行排队,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成果,这样才可以避免重复,互相补充,进行商讨和开拓领域。”[3]撰写教研论文也需要有这种意识,不然,就往往会在无意中步人后尘,以致使论文的价值大打折扣。一般而言,需要围绕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疑点,热点、焦点来选题,才能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好的选题应当既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又在人们理会之中;既是别人笔下所无,又是别人心中所有。
  选题的适可性要求作者从所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方面,考虑成功完成研究与写作的适宜性和可能性。这些条件包括个人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和专业特长,是否具有一定的试验场所、设备,能否获取必要的充足的材料,以及是否有充裕的时间等。主要就是要根据这些因素,判断和处理好论题的大小难易问题。一方面,论题过大或过难,如果自己学识不足,力不胜任,就会驾驭不了,无法深入。另一方面,论题太小或太易,则难以充分发挥和体现自己的学识和学术水平。当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有些小题目也能做出大文章。在这里,论题的大小难易是因人而异的,写作者应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精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一个较高的选择。
  
  二、观点要有科学性、创见性、深刻性
  
  教研论文的使命在于通过反映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及成果,对人们认识和解决有关问题产生指南的作用,因而它本身必须具有科学性,否则就只能给人们带来危害。观点的科学性是教研论文的生命。它必须正确、中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以合乎客观实际为最高准则,最大限度地剔除理性认识中的主观成分,坚决杜绝那种哗众取宠的大话和无病呻吟的白话,不主观臆造,不急功近利。对作者来说,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学科观,即对本学科特性、特点的认识;二是学科教育教学观,即对应该如何教这个学科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基本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它是一个人从事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的心理背景,会对教研论文观点的形成和阐发起到重要作用。
  教研论文的观点应该具有创见性。教研论文不同于师范院校的学科教学法讲义,后者只是教人“掌握”,前者是要探讨“发展”。谨小慎微的套话和人云亦云的废话于事无补,创新才是学术进步的旗帜,是科学研究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才能给人以新的认识启迪和实践指导价值。1.对教研空白的填补。虽然从整个学科领域来讲,“人迹未至的地带”可能已经不多,但各个学科还都有相对的“教研空白”。填补这些空白,定然就是观点的首创。2.对前人观点的补充。事物在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真理性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有了新的创见,就可以写成论文加以补充。3.对现有成说的纠正。这要对别人研究成果中的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否定,从而树立自己独创性的新观点。纠正成说不能是毫无根据的信口雌黄,也不能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
  深刻性是对于教研论文观点的更高要求。如果将教研论文大致划分为经验总结型和理论研究型两大类别的话,后者尤其不能就事论事,停留于对所见事实的再现和对既有理论的注释,即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打转转,在道理的常识层面上费笔墨,看不见、抓不出问题的本质和内蕴,尽是些正确无误而又人人皆知的老实话。殊不知,研究就是挖掘和探索,钻之愈深,真理愈明,有了这个基础才便于作出明朗的价值判断和立场抉择。其实,即使是经验总结型的教研论文,也需要深刻观点的统摄,小中见大,浅中有深。
  
  三、内容要有理论性、实践性、坚实性
  
  教研论文属学术性文体,就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性。尤其是撰写篇幅较大的论文,研究教育教学的宏观问题或重要规律,其内容就不能只是对一般现象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只是对浅显经验和做法的介绍,而应该充满由实践抽象出来的有系统的结论,也就是相对地自成一个理论体系。只有上升到相当理论高度的内容,才能集中和有效地概括这些复杂的对象,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至于经验总结、教法交流之类的文章,虽然可不以太强的理论性为追求目标,全文的框架不依托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但它们既然属于“论文”,也就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含量。
  除学术论文外,其余的教研论文大多出自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之手,实际上是一些经验总结或个例述评等,这些论文虽然没有太高深的理论性,但却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实践性。它们把作者的计划方案、实践过程、效果、体会等表述得清清楚楚、实实在在,便于借鉴,易于操作;或者对于某一具有典型性的不良事例发生的原因、问题的实质等提出深刻和独到的见解,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如此,选题中潜在的实用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鲜活的展现,即使是造诣高深的专家,也能从中汲取到能使自己理论继续发展的有益源泉。毫无疑问,这类文章如果写得笼统、抽象,套话成串,空话连篇,就不伦不类了。其实,即使是从宏观角度来写的学术论文,也需要扎实而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理论也必须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并且能够再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发挥效益。
  教育教学需要投入真挚的热情,教研论文却不能煽情取宠;一个学校的全面工作总结提到某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优异成绩,可以只有一个简单的因果推论,教研论文却不能那样“大而化之”。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以‘说明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教研论文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有它的观点是科学的,而且论据充足、可靠,论证周备、严密,即内容是坚实的,经得起推敲、辩难,教研论文才能释放出应有的能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