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教学印象整饰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作者:王文芳




  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发展、觉悟的升华,又有印象的形成、情感的交流、思维的启迪,还有师生的心理相融、教学的和谐共振等等。对这一系列问题,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学印象整饰问题作一些分析,以推动教学科学化的进程。
  
  一、教学印象的特征
  
  印象和印象整饰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所谓印象就是外部信息的刺激由大脑神经作出反映后留在大脑皮层上的印记。所谓教学印象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气氛等)在头脑中形成和保留下来的印记的集合。教学印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印象的间接性
  教学印象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所形成的观念象,它不同于普通象——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教学印象是有关人的信息材料集合的观念象,是社会信息刺激离开感官后留下记忆痕迹的一种集合,是建立在知觉基础上的观念象。它比表象更具有概括性,其间有更多的心理过程参与,尤其是思维过程的参与。在这里,印象与思维具有同一性。思维是从印象开始的,印象是思维的前提,思维又加深印象,而深刻的印象又引发更深刻的思维。印象与思维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同一的;而每一次循环都促进思维的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完美的教学印象,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2.教学印象的综合性
  印象是由有意义的各个特征综合而形成的,这个综合体远远超出各个特征之和,并且由其中一个有意义的特征便可引起整个印象的重现。教学印象之所以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的形成不仅有记忆活动的参与,而且是以想象为中介的知觉改造过程,有了记忆,知觉到的对象才能贮存到大脑的信息库中,有了联想,才能在记忆中把知觉过的对象加以联系。有了想象,才能在已有经验总体中对知觉进行改造和重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事物的关键特征,进行多维的立体式教学,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印象。
  3.教学印象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印象应该是学生对教学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它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教学都有其客观的构成要素而且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联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存在,教师就必然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某种印象。它的主观性表现为教学印象是教学这一客观存在的活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教学印象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而且还与教学对象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样,教学印象有时会与教学的真实情况不一致,表现为教学印象的主客观性的偏差,这正是我们应努力避免的情况。
  4.教学印象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某种教学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注意预防和消除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性印象,尤其是要使自身的教学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能够预测后继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学印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教学印象的动态性才是绝对的。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及其评价水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只有注重这些变量因素,并不断地自觉进行教学印象整饰,才能保持、强化和重塑良好的教学印象。
  
  二、教学印象整饰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印象形成的特点,有目的地控制学生对教师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传授知识的情境形成和保留良好印象的过程,就是教学印象整饰。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印象整饰:即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行为,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以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印象;二是知识印象整饰:即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繁杂的知识简要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深刻的知识印象;三是情境印象整饰:即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情境印象。教学印象整饰的上述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印象整饰就是追求教师印象、知识印象和情境印象的完美统一。其中,教师印象整饰是最主要的,但它也离不开知识印象整饰和情境印象整饰,并且教师印象整饰是通过二者表现出来的。同时上述三个方面又各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例如,教师印象整饰属于师生人际印象整饰,它不仅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等外显印象的整饰,而且更主要的教师德识才学等内隐印象的整饰,要通过前者来表现。
  
  三、教学印象整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关于印象整饰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1)戏剧角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所提出。他认为人们在生活中的交往就是在演戏,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为了使社会角色扮演成功,每个人都要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以控制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是要进行印象整饰。
  (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和米德。库利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通过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这面镜子来认识的,并对自己的形象加以整饰。一个人的个性越发展,他整饰印象的能力越强。米德强调社会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及社会塑造了心智与自我,而心智与自我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人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学会扮演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自己,据此对他人关于自己的印象进行预测以调整自己的言行,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如一名教师组织学生应考的能力较弱而自尊心较强。那么在考试之前,他可能会借故不组织学生复习。这样,即使学生考试成绩不佳,别人也不会说他组织学生应考的能力弱,以此也就保住了自己教学能力强的形象。
  (3)人际关系平衡理论。这一理论的价值主要是在主客体之间引入了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体对某一对象的印象不仅受个体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他人对该印象所形成的印象的影响。
  总之,这些研究说明一个人的自我印象整饰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我们在此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仅供参考借鉴。国情有别,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存在着差异,我们绝不能把西方关于印象整饰的理论简单地搬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而是应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教学印象整饰的实践意义
  (1)教学印象整饰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可起促成作用。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通过师生的相互感知、观察理解、评价而建立起来的。教师给学生以良好的印象就会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教师的一切不良行为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就会与教师疏远乃至产生隔阂,从而影响民主平等、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2)教学印象整饰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可起到保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教师若能集语言、表演、造型等艺木手段于一体,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既可以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声情并茂富有情趣的教学印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起激活作用;教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教学印象,对学生的记忆可起强化作用;教师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灵活多变的教学印象对学生的思维可起启迪作用;教师辩证统一虚实结合的教学印象,对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起指导作用;这些效果均能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展开,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教学印象整饰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可起示范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个教师都不是教学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教师给予学生的印象是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等各项活动形成的,而教学则是其主要途径。教师的德识才学等均要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学印象本身就是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均起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给学生留下的教学印象几乎可在学生的心灵中保存终身,并形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教学印象整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 李鹏飞.印象整饰与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