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若干问题

作者:刘伟辉




  环境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天空,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环境素质教育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一个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把环境素质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中,以提高全民环境素质、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
  
  一、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状况
  
  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动环境教育、促进中学生环境道德修养提高还没有成为所有中学的共同行动
  虽然国家教育部将环境教育作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但在中学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环保知识匮乏,环境意识淡薄,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绿色教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甚至有些师范院校都没有把绿色教育设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的“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第比利斯宣言》称:“环境教育不只是在现行课程中增加一个科目,而是要并入学校所有课程中。这件工作需要应用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并强调教育机构的社会任务,以及教育同仁间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说,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单一的学科教学所能获得的或达到的。而环境教育也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它牵涉到的学科是多样的(如可能牵涉到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历史等学科),涉及到的价值判断也是多元的(如道德的,不道德的;现在的,未来的;个人的或局部利益,社会或全球的影响等价值判断)。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许多中学认为环境教育只是环境保护的教育,仅仅以宣传环保知识为主,而对学生缺乏环境意识、环境伦理道德、环境素养的培养。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很多学校仍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乏味,没有真正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自身的责任。
  3.缺乏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
  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较差,在校园规划、校园管理上没有考虑环保问题。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学校在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上注意了环境保护,体现了环境保护意识。有些学生甚至觉得环境保护只不过说说而已,课堂上说的和生活中做的不一致。由于缺乏“润物细无声”的氛围,环境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在实践中加强环境素质教育,倡导新的生活方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的主体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教师。因为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作为教师,一是德高为范。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作为地理教师更应该如此。二是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灵活的教学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三是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途径,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成功教学”等。四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构建多学科环境道德教育模式。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呈现老化,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不仅谈不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教育,甚至自己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局限无疑已成为中小学推广环境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环境教育论坛等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环境素养,促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环境道德教育自觉地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构建跨学科的环境道德教育模式,将是完成中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
  2.继续扩大教育、环保部门通力合作的优势,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我们的中小学环境教育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总体工作创新的同时,发展不平衡。我们必须在“点”和“面”结合上下功夫。所谓“点”指的是现在已被命名的国家、市和区县三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要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造就新型的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去改进我们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去革新我们的工作思维,努力挖掘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理念、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环境教育内容,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要有所突破。
  3.抓好中小学环境征文竞赛活动和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建设
  我们注意到,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征文活动、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提高而促成的。环境征文作为学校环境教育和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形式,应结合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年年出新,形成亮点。与此同时,要抓好青少年环境教育基础建设,努力创出特色,使之真正成为青少年接受环境教育、参加环境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
  4.强化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
  对环境教育工作的宣传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手段。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的力度,这是环保工作的强项,也是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要运用好和引导组织好;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要通过各种现有手段加强宣传,利用现代网络传输技术,登载有关环境教育动态新闻和科普知识,争取青少年欢迎。我们还要创造条件,通过出版环境教育内刊加强工作交流和知识传播。
  5.构筑以体验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积极实现环境道德的内化
  环境意识体验活动模式是将环境教育的主体性、自觉性、探索性、创新性、循环性很好地糅合起来,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又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呈现“探索——创新——探索——创新”循环不断的教学活动模式。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小组间的合作,对发现的问题和感受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制定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改进、实践”的循环过程达到提高环境素养的目的。体验活动模式包括自然游戏、DIY活动、小调查、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俱乐部等生动活泼的活动。途径有课堂环境创新教学、少先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创新环境教育体验营、家庭工作坊、社区环境创新DIY俱乐部等。
  我们要通过地理教学帮助正在成为公民的青年学生形成环境意识,学会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的活动,如果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地理环境就会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活改善的方面发展;如果人类活动背离了自然界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为此,通过环境教育的实施,促使他们对环境采取负责的行为,从而自觉地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尽一份力量,使地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花春文,窦静芝.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http:∥bbs.xxjy.netthread-6042-1-1.html.
  [2] 赵泽.加强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初探.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hannelid=2&ddd=366645&id=366645.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