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探索

作者:于 艳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逐步完善,学校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作用指导和影响着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现代健康的观念强调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模式。体育教育的特征是不断促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良性刺激。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有着自身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法,但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有交织。健康教育拓展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内涵,体育教学成为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
  
  一、体育教育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1.合作教育可以在体育中施行德育
  从合作的含义上来说,“合作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人或群体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目的,彼此经过协调而形成的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相互提携和团结共进的联合行为”。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合作教育,就是合理运用其课程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种“联合行为”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合作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德育内容的完善体育的教育性,决定了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列为体育教学任务之一。而我们所倡导的合作教育,其本质包含着重要的道德意蕴,它契合了现代德育的主导价值取向。道德就其根本的功能来说,是教人行善,离开了善,则无道德可言;而“善是协作的产物”,离开了合作,则无道德可言。在这里“善”、“道德”、“合作”三者的一致性表明,社会的道德规范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中产生和形成的,同时它又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交往与合作行为。这样,合作教育必然纳入到德育的范畴之内,使体育与健康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完善。合作精神是人类开展群体活动的基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其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体育教育不仅是育人,也是育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
  2.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有重大影响
  从现代健康观点看,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实现社会健康。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在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是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的模拟游戏化。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学生可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与社会活动中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的身体活动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付诸实践,并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育活动的竞争性决定了参与者必须勇敢、顽强,在行动中要果断作出决定,有时甚至要求参与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参加活动。因此,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也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体育教学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体育活动在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人的内在潜力的发挥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相关。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欢快、愉悦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正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的名作《体育颂》中所写的:“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使人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科学研究证明,体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人认识能力、情感过程、意志力、人格的全面发展,矫正人的某种心理缺陷,减缓心理衰老。因此,学校教育在解决和排除学生心理健康障碍时,不能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作用。
  
  三、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
  
  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应相应地转变。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青少年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1/3,认真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对全民进行基础保健教育的开端和根本保证。
  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措施,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把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而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更要坚持“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健康素质”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教师把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均得到提高,同时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确保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挥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2.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只有认真、切实掌握该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内在联系,正确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好体育、健康的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健康的意识形成等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规范、研究与改革体育与健康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意义。体育健康课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同时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体现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特点,“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无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体育健康是在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的是未来21世纪的优秀人才。在他们中间,开设“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能够使学生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认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体育学刊,2002(2).
  [2] 肖焕禹,方立.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
  [3] 刘超.素质教育融入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探讨.四川体育科学,2002(3).
  [4] 王幼军等.论高校校园运动文化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育学刊,2000(2).
  [5] 曲宗湖等.课余体育新视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陈建国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四川体育科学,2002(4).
  [7] 李喜来.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