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体态语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 萍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感受的本能表现,是一种自然流露,它是听觉的、感觉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载体,是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正确的、优雅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增大学生接受音乐的信息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一、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作用
  
  1.美的情感有助于组织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模仿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学生在聆听他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时,会被音乐的气氛感染,不由自主地会出现身体语言节奏动态,这就是他们对作品感受的表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言洞察一个人的真情实意,揭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发出不同的信息符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组织好教学。
  2.娴熟、正确的体态语言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娴熟、正确地掌握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态语言的模拟性和象征性,能引起学生对事物本身的丰富联想。尤其是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动作和感情,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能较好地表现出来,对学生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从而突出了对问题的讲授。
  3.美好的、优雅的仪表风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在他的道德水平,而且还评价他作为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包括他的信仰、信念、理智情感、德才学识、意志性格、举止言谈、脾气秉性、穿着打扮等。这充分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具有极大的示范性。契诃夫说:“人的一切,容貌、衣裳、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美好的。”而教师的仪表风度更应该是美好的、优雅的。音乐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音乐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美的传输带,应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因为它能使学生耳目清新、心情愉快、师生感情融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策略
  
  1.视觉的运用策略
  爱默生曾说过:“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常常是通过眼睛来表达和维持的。教师与学生眼光的接触,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常用的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视。目光在较大的范围内作环状扫描。环视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它犹如音乐指挥棒,照顾到乐队的每一位乐手,协调地奏出辉煌的乐章。铃声刚响过,学生尚未完全安静下来,教师的环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提问之后,利用环视,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练习时环视学生,不仅是监督,同时也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帮助。
  (2)注视。授课中运用的注视,是利用眼睛看着学生脸上的三角部位。不过这个三角是倒三角,是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两眼和嘴之间。这种注视能形成比较融洽、和谐、自然的气氛,使授课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表情的运用策略
  表情,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心灵的镜子。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如高兴、悲哀、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烦恼等情绪,最迅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老师在上课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教学中,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体态语言,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浓烈的催化作用。
  人是有感情的,学生能够从老师的微笑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由尊敬老师到对老师产生感情,并转化为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努力把老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会把老师看作良师益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工作才会有效。为此,只要教师面对学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面带微笑,并且把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给个别学生、少数学生。
  3.手势的运用策略
  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等活动所传递信息的。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灵活多变的手势是体态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势语言利用得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态语言运用是否成功。教师的手语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运用手势,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丰富更生动,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典型的手势语有哪些呢?
  (1)翘拇指。这是一个常用的指势语,一般表示高度的称赞,非常佩服。对于一些极具创造性的回答、练习完成好的学生,教师不妨竖一下大拇指。
  (2)伸出食指。当学生在练习中或教师讲解、纠错时,常会出现叽叽喳喳的议论,这种情况下,可把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效果胜于鸣哨。
  (3)抬手。掌心向上,轻柔掀动一次或数次。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在课堂教学提问中,用此姿势,学生体会到的是平等和爱护,更乐意回答问题。当对象是个人时则单手上抬,对象是群体时则双手上抬。
  (4)招手。此动作是抬手动作的延续。招手的幅度加大,使手臂弯向自己的身体,手掌运行到与自己的目光相对为止。如要求学生到前面来示范,则可招手要求他“走过来”。
  (5)手掌下按。手掌平放,掌心向下按动一次或数次。如要求全体学生坐下休息,或停止练习、讨论,则双手直按。注意下按的幅度不可太大,力度要适中。
  (6)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鼓掌还常用于欢迎的场合,如值日生带操和学生点评;在乱哄哄的练习场所,击两声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击掌为号”还可以显示师生之间的默契。
  (7)丁字手势。这一表示暂停的体育手势,有时也可用于课堂教学中。
  4.距离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学生前,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控制全班。如果某些同学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犯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走到这些同学附近,对他们产生一种威慑,虽不说一句话,也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有时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也可走到学生中,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一个姿势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机,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5.服饰、仪表的运用策略
  服饰和仪表,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良好的形象是外表得体和内涵丰富的统一。如果老师穿着整洁、大方,学生一看就会觉得:“这位老师看上去很舒服,肯定可靠可信。”学生就容易接受他、喜欢他,同样也喜欢他的课。音乐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对服饰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正、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
  6.举止风度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