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体育课堂中参与-发展型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林楚云
一、参与和发展的内涵
“参与”一词出自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揭示的是成人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最初是指个体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在群体活动时是否“在场”等外显的行为侧面,随着对人内在心理特性的重视,研究转向个体对群体活动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卷入。而学生的“参与”又称学生的“卷入”,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理解、议论、质疑,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
“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包括身体、认识、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发展,是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学生的和谐发展,不仅指心理发展,而且包括身体发展。教学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要发展学生的体力。一些教育家的研究表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能、情感、思想品德、体力等等,并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割裂地、孤立地培养的,而应始终置于综合训练之中。
二、参与一发展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1、“参与-发展型”课堂教学蕴涵着现代课程的基石——活动。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体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
2、“参与发展型”课堂教学蕴涵着现代课程的重要保证——民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基本上有两种:一是间离的;一是和谐的。间离的关系,即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有一定的心理对立、对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分歧,即态度很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兴趣背离,教者与学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兴奋点。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体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3、“参与-发展型”课堂教学蕴涵着现代课程的重要策略——自由。在课程实践中,我们感到,那些让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的学习的一种状态。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参与课程的权利。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体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主权,就不会产生生体参与;没有责任,主体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足绝对的。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的权力表现在他们可以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法、选择合作对象等方面。
三、参与-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持
1、多元智能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该项目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还提出了一个认知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2、活动认识论。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内在的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前苏联的列维鲁学派继承了皮亚杰重视“活动”的传统,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强调不仅是认知的发展起源于外部活动,个体非认知的发展也同样源于活动。
3、建构主义理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个体要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即使最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将知识直接“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不断地内化教学内容。离开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可见“参与——建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实质,学生在参与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
4、生命哲学理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非常强调“生命之流”的冲动、勃发,有了这种冲动,生命才会成为永恒变化发展的东西。生命的活力就体现在以生命欲为基础,以生命的冲动为引子的生命的向上喷发上。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在传统的课堂里,学生生命冲动的种子被笼罩住,生命的活力大大降低。
5、“一般发展”理论。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不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把情感、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开发智力,提高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发展的和谐统一。
6、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四、体育教学中参与一发展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1、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前准备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表现和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