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由标点符号使用现状反思《标点符号用法》的严密性
作者:宁方民
一、句末点号和句类
“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按照《标点符号用法》,句类与句末点号之间可以总结出如下对应关系:陈述句末尾用句号;疑问句末尾用问号;感叹句末尾用叹号;祈使句依语气的舒缓或强烈分别使用句号或叹号。另外,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这样简单易行的标准,学生掌握起来却有些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在大量文本资料中接触的各种句类的句末点号用法与《标点符号用法》中的规定并不完全吻合(主要是句号和叹号),致使学生认识模糊,无所适从。实际上,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要密切联系进入语境中的句子的语义和语气。进入语境的句子,语义和语气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标点也应作相应调整,如此必然会导致动态的灵活性、复杂性。事实上,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末尾用句号的确不乏其例。
1.陈述句
一般陈述句末尾用句号。(例句略)
语气强烈的陈述句末尾用叹号。
黑夜,寂静得像死一般的黑夜!(夏衍《包身工》)
2.祈使句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辛楣忙说:“没有李先生这张片子,衣服再新也没有用。咱们敬李先生一杯。”(钱钟书《围城》)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
出来吧,你们!(孙犁《荷花淀》)
3.疑问句(反问句)
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用句号。
例如乡下顽童,常以纸上画一乌龟,贴于人之背上,最好是毫不理睬,若认真与他们辩论自己之非乌龟,岂非空费口舌。(鲁迅《致郑振铎》)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
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语气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般反问句末尾用问号。(例句略)
4.感叹句
语气舒缓的感叹句末尾用句号。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般感叹句末尾用叹号。(例句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感觉有必要就句末点号对《标点符号用法》作如下补充说明:句末句号和叹号的选用,不仅要考虑静态的句类,更应依据进入语境之后的语气。具体说,语气舒缓的句子末尾用句号,语气强烈的句子末尾用叹号。
二、句内点号与并列结构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点符号用法》)调查结果显示,句内点号的错误率是67.4%,但冒号使用的错误率较低,人们使用句内点号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逗号、顿号和分号上。况且这三种点号的使用频率又极高,所以本文此处讨论句内点号是指逗号、顿号和分号,暂不涉及冒号。
1.顿号、逗号与并列词语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但逗号的用法比较灵活,也可以用来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①小坪下面有几块菜地,豆角蔓、苦瓜藤和紫苏叶子都非常茂密。(黄伯荣《现代汉语》例句)
②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同上)
例①有三项并列词语,作后一分句的主语,中间用了顿号。例②也是三项并列词语作第二分句的主语,中间用了逗号。既然顿号、逗号都可以用在并列词语之间,《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顿号用法的表述是否不够严密,且应给出二者分用的标准。由此《标点符号用法》又表现出明确性的缺失。标点符号在本质上是一套体现语言单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以及某种语用内容的书面形式标记,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句法、语义和语用。因此,我们探讨相关点号的区分也不能脱离对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考察。
(1)词语的结构长度
顿号一般用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逗号一般用在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
①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包括我们常见的黄豆、青豆、黑豆、褐豆等。大豆的茎有直立的,也有半蔓生或蔓生的,茎上、叶上和豆荚上都有茸毛。(黄伯荣《现代汉语》练习句)
②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同上)
例①中“黄豆、青豆……”是词的并列,“茎上、叶上和豆荚上”是简短的短语的并列,都用了顿号。例②“一身灰布制服……一双草鞋”是较长的偏正短语的并列,用了逗号。
(2)充当的句法成分
“一般地说,并列词语用作主语和宾语时,中间用逗号或顿号的都很常见;用作定语时,中间用顿号的多一些;用作状语时,中间用顿号,很少用逗号。”(苏培成《并列词语间用逗号还是用顿号?》)
但是,如果是并列词语作句首状语或后置定语、状语,其语用在于强调,并列词语间一般用逗号。
在斗争中,在劳动中,在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
(3)不同的语用功能
第一,表义的需要。开始讨论“顿号、逗号与并列词语”这一问题时,举的两个例子都是简短的并列词语作主语,可例①用顿号,例②用逗号,为什么呢?这是作者的表义需要。例②景物描写更像电影长镜头,是随作者视线的缓慢移动而徐徐推进的,景物之间的转换需要稍长时间来完成,因此书面上用了逗号来标示。而例①则没有延长停顿的必要,所以按常规用了顿号。由此可见,有些并列的词语,其结构长度虽然相同,但语义厚度迥然有异,必须根据表义的需要选用恰当标点。
第二,区分结构层次。逗号停顿的时间大于顿号,顿号表示较小的停顿,逗号表示较大的停顿。这一不同的语用功能可帮助我们识别并列结构的不同层次。
①朴素而入时衣着,秀丽而庄重的仪表,傲岸而洒脱的风度,再加上流畅、悦耳、宛如小溪出涧似的语音,使所有的学生和前来旁听的同事们折服了。(《<标点符号用法>解说》例句)
并列的“……衣着,……仪表,……风度,……语音”和“流畅、悦耳、宛如小溪出涧似的”不在同一层次上,因此要用逗号表示上位层次,顿号标点下位层次。
②颁奖大会由广电部副部长刘习良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新华社副社长高秋福、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贾树枚、“中国国际新闻奖”评委会的21位评委、各获奖单位的代表以及上海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出版报》1996年3月29日)
例②有两个层次的并列词语,但其间都只用了顿号,致使结构不明、层次不清。其后四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否对《标点符号用法》就顿号用法作如下补充:句子内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如果无须强调且层次分明的情况下用顿号。这样可以比较严密,同时区别于逗号在并列词语中的用法。
2.逗号、分号与并列分句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于是有了如下用法:
①有的同学说顺境出人才;有的同学说逆境出人才;有的同学说优越的社会制度出人才;有的同学说机遇出人才。(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1995年第二版,第三册,59页)
②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同上,341页)
以上例句,在结构上都是复句的分句,意义上都是并列关系,但所用标点不同,而且都有道理。例①严格按《标点符号用法》标点,例②是领会的标点的意义:“分号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黄伯荣《现代汉语》)例中分句的层次很分明,为一重并列复句,所以不需要用分号去分清层次。这样,逗号和分号岂不出现混用?不错,以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并列分句间点号用法的模糊认识。
这些用法本可以分项明确阐述,可《标点符号用法》却只通过例句示范处理。这当然是为了精简扼要,但不应以牺牲某种程度的严密性和明确性为代价。如何修正,以在简与明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呢?
我们归结为两种情况:第一,一重复句的并列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用分号;第二,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分号在并列分句间的这两种用法,很好地诠释了分号用来显示层次的这一功能。以笔者浅见,《标点符号用法》中不妨直接用这两条说明来取代“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这样,正好用两条标准来统领两个例句,既明确,又不失简要,同时还可以省去许多口舌之辩和注释说明。当然,前面两例不规范用法也会自行消失。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