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英语听力技能的层次与能力的培养

作者:任均玲




  英语听力理解在语言交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听力能力的培养应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听力能力是由各种微技能组合的复杂的整体。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以微技能的培养训练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推进。听力理解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了解听力技能的层次划分,探讨针对不同层次要求的听力能力的培养策略,对带动和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语言的交际能力,还原英语交流工具的原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听力理解及过程
  
  听力理解就是学生运用声音渠道有针对性地获取和领会信息的能力。其中,目的性和领会是关键因素。听力理解涉及从接受语言到领会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听力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
  
  二、听力理解的层次
  
  听力是一种有意义的听的活动,即领会或理解。邹申等按照理解的层次,把听力划分为三类技能(listening skills)。
  A.微观层面的语言意义理解。此层面的理解仅限于对基本语言要素的掌握。如辨别音素、分辨重音、识别单词、了解语调模式、理解语法概念和句法结构等。
  B.直接意义理解。此层面的能力包括理解大意或领会主要信息;能区分要点与支持性细节、观点陈述与举例说明、整体与部分、事实与意见、相关信息与无关信息、过程与阶段;能针对性地吸取具体信息;能识别回忆重要细节;能判断说者的态度情感等。
  C.间接意义理解。此层面包括由已知信息做推断推理的能力。如,理解话语的语言交际功能(解释、建议、命令、要求等);推断其言语生成的社会和情境语境(人物关系、说话人职业、说话场合等),由语境猜测词义等。
  三个层次的听力理解能力由低到高。
  
  三、听力能力培养
  
  基于以上结论,听力能力的培养应紧扣语言理解过程中的接受和领会两个环节,从微技能的培训着手,分阶段侧重培养,以达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夯实语言基础
  听力能力脱离了语言基础就无从谈起。夯实语言基础应是听力理解过程中接受语言阶段的重心。此阶段的微技能的训练应紧紧围绕语言的基本要素,即语音、语法和词汇进行。
  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形式,是语言的外壳。语音是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听说能力发展的前提。缺少对基本词汇正确发音的掌握,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理解别人传递给他的语音信息,因为这些语音信息无法与他大脑中那些词句的语音形式相吻合,听力的提高就会举步维艰。因此,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把好语音关是关键。鉴于我们特定的英语环境和学习条件,尽管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音标和音调的语音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单词的发音与在语境中的发音有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一阶段的听力训练应着重围绕辨别音素进而识别单词、句子。教师应适时地把基本的语音知识,其结合规律及读音规则等作为必要的课堂教学补充,做到讲练结合,听说结合,将听力训练与语音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综合能力
  在接受语言阶段,语音、语法、词汇三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听的关键应是关注内容和意义,而不光是语言本身。当听力理解进入到领会语言阶段,教与学的重点应转移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听力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这一阶段的听力技能包括:
  (1)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要养成抓关键词句,抓主旨大意的良好的听力习惯。对语篇理解要紧紧抓住六个信息点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关键词往往通过句子重音表现出来,语言信息中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名词和动词。篇章首段或语段首句往往提示主要信息点。掌握这一规律就会把握语段篇章的意义重心,而不会像一盘散沙,顾此失彼,不得要领。在指导听力训练时,在保证语言信息的有效接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抓重点、抓整体理解的习惯,这是克服综合理解障碍的关键。训练抓要点的有效途径是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所听内容,即,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必要时补充说明过程和原因。
  (2)归纳总结能力。听力的目标是听懂但并非面面俱到,必须对所听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筛选,总结听力文章的逻辑关系呈现语篇的信息要点。归纳综合的目标是加深整体理解,增强记忆。对并非直接显现的信息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和推断。因此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培养口头总结概括能力是听力教学较高层次阶段必要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要进行大量的立足语篇理解的训练实践。先采取笔记形式记录所听内容的要点,然后用口头汇报的形式进行综述。综述要体现信息要点,突出逻辑关系。要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必须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而记忆广度的长短也直接体现了听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如听写,来扩展记忆广度,也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前提之一。
  (3)推理判断能力。在听力理解中,我们不仅要听懂语言本身还要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要理解语言的“言外之义”。有时说者要表达的并非字面意思,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就不能准确把握说者的真实意图。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得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判断,如,人物关系,说话人身份、职业等等。所以语境是推理判断的关键。要训练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境习惯,如语言语境(上下文),超语言因素(重音、语气、语调)及音像。学会运用非语言符号辅助自己的推理判断。英语视听课的开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为听力教学提供了影像、声音、语言和社会背景等多层面语境,尤其对推理判断能力的实践和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听力与口语和阅读能力的关系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可以相互牵制,也可以彼此促进。口语与听力密不可分。良好的语音基础有助于减轻听力理解障碍。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听的整体理解。反之,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得地道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二者相辅相成。有效了解口语语体特征,对有效理解口语听力材料大有裨益。
  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听力理解的有力辅助。虽然听力与阅读所涉及的语式(mode)不同,但它均属于接受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概括与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并做出种种推断;而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使用种种认知手段,依赖认知效应和背景知识在对书面语进行辨认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和理解。这种过程与听力理解过程基本一致。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既可以丰富和积累词汇还可以有效积累所学语言国家国情与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有着显著影响。听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与知识面的综合体现。高效的听力理解要求听者将话语和背景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助于我们头脑图式(schema)的构建。图式为吸收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在记忆中搜索信息、编辑总结,有助于预测及推导性发挥和推导性重构。图式越丰富,理解起来也越容易,越准确。而知识储备越丰富,语言的整体水平就越高,听力理解能力也越强。
  
  四、对教与学的启示
  
  针对听力能力的层次划分及能力要求,我们在英语的教与学中得到如下启示:
  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各种音变现象的能力。讲练结合,听说并进,大量反复强化训练为更高层次的听力能力作好铺垫。
  培养朗读英语的习惯。朗读的优势在于它对语言的音、形、意都给予重视,而音又被放到突出地位。通过朗读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还能领会到语言的内在联系。朗读训练还可以促成语感的形成,语感反之又会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
  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面要宽泛,阅读渠道要多样化,有意识地把阅读与词汇、背景知识积累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对比,补充跨文化知识,丰富图式结构。
  注重听、说、读等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语言知识和能力是诸多因素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的整体。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应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要善于把课上“精”听与课外“泛”听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督导学生的课外“泛”听活动,使之尽快形成听主旨大意,会归纳概括的好习惯。
  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拓展教与学的渠道,提倡真实语言的大量输入,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视听环境。
  使学生由“听懂”提升到“会听”。听力策略指导应成为听力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听力教学应逐步地从以“音、词、句”为中心过渡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培养综合理解能力是听力教学的终极目标。
  听力能力的获得是积累的过程,有量变才有质变。听力能力要分阶段培养,各有侧重。不能忽略微技能的系统训练,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听力能力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从而对听产生惧怕心理。(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