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翟亚平 刘建颖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用当中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学里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是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1]据研究称,语言交际仅仅传递35%的信息,而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交际传递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特定环境中,非语言交际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是指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于信息发出和接收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的刺激。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沉默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绘画、图像,实物标志。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作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等等(贾玉新,1997)。人际间可以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进行交流,使用言语交流是人们生活的常识。但使用非言语行为同样可以表达思想、与人交际的理论观点却是比较新颖的研究结果,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祖先在使用言语很久以前就知道使用非言语行为来进行交际。现在,国外一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仅是一小部分,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丰富得多。最保守的估计是,在某个情境中,35%的信息是由言语传递的,其余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传递的;还有人认为只有7%的情绪信息由言语传递,其余93%要靠非言语来传递(朱迪,1986)。Samovar等也认为,人体能够发出的体语信号达70万之多(Samovar,1981)。而且,非言语行为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既可以独立表现意义,也可以对言语行为表达的意义进行补充。所以,我们应该深信,人们足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言语行为来传递的。在学校环境中,用于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从许多方面对教学起着特殊的辅助作用。根据CooPer的理论,这些方面包括:1.师生的行为表现;2.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要求;3.回应与强调;4.态度与感情;5.对学生对话的引导和控制;6.课堂控制(毕继万,1999)。据此,非言语交际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可资利用的东西也不少;它们既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腾出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非言语形式的直观性和表演性还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传递、接收信息,相互沟通,双向活动。此外,非言语行为与言语教学相辅相成,还可以起着强化语言教学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因素
  
  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出发,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为环境语、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四大类。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因素进行解读分析,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1.环境语
  纳普认为,人们既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环境。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认为,空间的变化对交际产生影响,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会超过言语的作用。从非语言交际角度看,环境语是指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室应该宽敞、明亮,桌椅应该整齐、舒适,这些都已达成了共识。教室的桌椅摆放大致有三种:传统型、U型和模块型。以教师信息输入为主的课程,如精读、语法等采用传统的座位排列方法,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课堂,避免学生互相干扰,同时教师可以一览无余地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在上口语、听说等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为主的课程时,采用U型或模块型的座位排列方法,有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热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这一“动态的环境”会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带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与学生心理上的接近。因此,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2.体态语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以下主要从目光接触、手势语和面部表情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1)目光接触。体态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同相识的人谈话时,根据美国习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应注视对方。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在英美国家有句格言“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的漂亮——也会使人发窘[2]。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眼神交流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反馈,而且也是传递非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教师目光从容、自然、合理地投向每位学生,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督促自己不能松懈。“面对学生、看着他们、给他们全部的关注”。同时,通过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教师可迅速捕捉到学生对信息的反馈,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以预测出学生的不同意见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与学生交谈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默契,应有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这会使对方喜欢听你的谈话。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目光接触”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手势语。布罗斯纳安说:“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心。”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手势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期间,他的言行和举止就引起一些争议。他紧握双手,举过头顶,在空中摇晃,表示问候,友谊。而在美国,这是拳击手击败对手后表示胜利的姿势。这使很多美国人感到不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使学生了解手势语在各个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教师的手势可以起到吸引注意力,澄清事实和强调事实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手势表达如“Come here.”“Go away!”“It is OK.”“I forgot.”“Very good.”等之意,简洁明了。
  (3)面部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是非语言的重要方面,不同文化的人即使内心感受相同,也可能显示出不同的面部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总结出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38%靠音量,55%靠面部表情,只有7%来自文字(即语言的交流)。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微笑是重要的面部表情之一,它表达了愉快的情感。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许,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自然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教师在授课时能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无疑是一种颇具魅力的自信的身势语。只有教师充满自信,才能使自己和教学过程都充满魅力,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深具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副语言
  特拉格认为副语言包括音质和发音两个部分。教师说话时的音高、音调、音质、快慢及停顿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必须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相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什么样的副语言特征,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解释。中国教师在课堂上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热情洋溢,教师充满自信的语言对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教师则语言柔和,语调平缓流畅。适当的停顿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引起注意的有效方法。恰到好处的停顿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因此有人称它为“默语”,“认为它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高超的传唤形式”。[3]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讲授重点以及难点时应有适当停顿,一般以降调,较高音量和较慢语速呈现语言知识,间或留有空余时间以便学生理解和吸收信息。
  4.客体语
  客体语言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征和个人特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上课时的眼神、手势及表情是否吸引人,着装是否得体大方、美观,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英语课堂中,注重非语言交际因素的应用,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师生感情交流,开拓课堂教学新局面。
  
  参考资料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1-63.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 Howell R.and Vetter H.Language in Culture.New York:Human Science Press,1983.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