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试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作者:朱 静 张红梅 孙耀爽
一、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分析
随着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加强,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甚至价值观等。试想,如果我们在不完全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下,与他们开展交流或合作,闹出笑话是小,影响到双方利益,麻烦就大了。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通过语言学习来帮助学生认识异国文化的过程,但目前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考出理想的成绩,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仅停留在单词、语法等理论层面上,不懂得怎样用英语去正确地交流,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对异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一知半解,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是不甚了解。可想而知,这种只注重课本内容学习,而忽视了课本以外有趣和有益的知识的教学,尽管可以培养出所谓的“高分学生”,但由于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所以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脱离课本的实践当中表现出能力上的不足。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只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开阔视野的方法之一。文化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从异国人民的生活习惯、节假日、性格特征,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名胜甚至是社会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的是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即在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进行文化导入,适时注重的是文化导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时机的恰当性,适量则注重的是文化导入的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比例恰当。只有这样,我们所倡导的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的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这是教师安排教学方法的基本点。
1.点线面结合法
英语课本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从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导入,再将点延伸成相关的知识线,进而由线铺成相关的知识面,将异国文化或中西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在不脱离课本的情况下,受到文化教育。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中出现的“fall on dark days”这个表达方法时,可以由“dark days”(倒霉的日子)这个知识点,导入“blue”的用法。blue除表示蓝色之外,还可以表示“倒霉的”、“情绪低沉的”等,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blue days”(倒霉的日子)。蓝色在西方国家还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出身贵族或王室,如He’s a real blue blood.(她是真正的贵族)学生可能会联想起和“blue”有关的词组,如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导入颜色词“black”的信息。“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它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特征相联系,如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 market(黑市)等。但有趣的是,在商务英语中“in the black”表示赢利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in the red”(亏损、负债)。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更多的颜色词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依据课本中出现的“dark days”这一点,引申出与其相似的“blue days”及blue的用法这一线,进而又引申出其他常见颜色的用法及它们所体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面,点线面很自然地结合起来。再比如,课文单词表中出现了“Christ”(表示气愤、厌烦、惊讶等,也可指基督教创始人)这个单词,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Christmas”及“Christmas Day”(圣诞节)。因为学生们对这个节日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顺势介绍一下西方圣诞节的来历及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当然,教师还可以顺便介绍一下西方其他的节日。如“Valentine’s Day”情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Easter Day”复活节等。这里,我们由单词“Christ”这一点,延伸到了“Christmas Day”及其相关内容这一线,进而又扩展到了英语国家中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面。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很自然地导入进去了。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无疑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的文化内容,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对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帮助。
2.设问法
设问法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需要导入的知识点,以设问的方式提出,征集了学生的答案之后,再由教师给予补充。学生的知识面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对于导入的文化内容不要大包大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设问法,先集中学生的智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纠正或补充,对于促进学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一篇课文中,出现了“Scotland”(苏格兰)和“England”(英格兰)两个地理名词,那么教师可以借此介绍有关英国的一些情况。这时可以设问:“这两个地区属于哪个国家?你对于这个国家的了解有哪些?”很快,教师就可以从学生那里收集到“英国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英国是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最早就是在这里爆发,它的面积很小,是一个岛国,天气变化很快,是个多雨的国家”等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在英国的政体、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方面进一步补充。这种方法仍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加入了学生的见解,以教师的补充来结束。设问的方法本身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教师的适时补充又帮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也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对于活跃气氛更好地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3.联想法
学生渴求课外知识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真正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有关内容进行文化导入时,应避免以点论点,以面论面。学生在接受文化导入的内容时,产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妨听听他们更想汲取到什么知识,这要比让学生被动地汲取知识更能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联想法就是在教师进行文化导入时,针对某个知识点,由学生发挥联想,并向教师提出他们更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有一篇文章是介绍美国海德中学的独特的办学原则(Character First,品德至上),那么针对这一话题进行文化导入时,教师一般会进一步解释一下海德中学的历史等具体情况,或者会引申到整个美国的教育状况及其与中国教育的差异等,但导入的这些文化内容未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不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针对课文的主题展开联想,这时他们可能会发现Character First(品德至上)不光是美国海德中学办学成功的秘诀,也是成功的个人或集体所极力推崇的。于是有的学生就联想到了美国的一些著名的企业,如微软、宝洁等,并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它们的信息。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并适时结合课文主题进行文化导入,必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需要指出的是,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教师应适当把握文化导入的时间和量。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还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或播放英语电影、电视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独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运用语言,同时开拓视野,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邓言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9.
[3] 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