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体育教学中如何选择与使用诱导性练习

作者:汪丽华 闫新红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合理的诱导性练习、利用诱导性练习的两种职能,来促进学生更快的掌握和改进技术动作。诱导性练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因地制宜的实施诱导,把握好诱导性练习的时机,区别对待,反复诱导,结合诱导性练习的系列化和综合化,效果会更好。由于诱导性练习只是一种运动技能的发展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转移的产生,充分利用运动素质的良好转移,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迅速掌握新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诱导性练习的意义
  
  在实施课改后的体育课教学中,并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任意活动,而是根据水平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掌握相对应的运动技能,所以选择和使用诱导性练习,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教师科学合理使用诱导性练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技术动作迅速形成。因此如何选择和使用诱导性练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诱导性练习的手段和途径
  
  1.诱导性练习原则。诱导性练习是依据体育的教学项目、进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的负荷量更应贯彻:增加—适应—再增加的过程,以及不断提高的原则。
  2.诱导性练习的手段。诱导性练习是一种过渡性的练习手段,是以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良好转移为基本原理,利用大脑皮层已建立的运动素质为诱导条件和获得新技能为基础,通过运动素质的良好转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从而使新技能形成并得到巩固。
  3.诱导性练习的效果。诱导性练习不仅是一种过渡性的练习手段,为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供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可靠途径,同时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三、诱导性练习的职能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诱导性练习具有学习掌握新的技术动作和改进错误技术动作两种职能。
  1.诱导性练习具有学习掌握新的技术动作的职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两种职能本身不是目标,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目的是促进技术动作的迅速形成,但一切诱导性练习动作都低于所要掌握的目标动作,而在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环节上,要求部分动作接近或达到所掌握的目标动作。所以诱导性练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动作的结构即使是完整技术动作的一个部分,也都应与所学目标动作大致相同;肌力以及肌肉用力顺序与完整动作技术大致相同;练习过程中机体所受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与所学动作的环境刺激大致相同。由于一切诱导性练习是既定动作掌握前的过渡练习,所以练习难度均应低于动作难度,无论是学习新技术动作还是改进不足,就具体练习而言都应相对比较简单、有效。通常采用降低练习条件,如降低速度、高度、远度、器械重量的要求和缩短跑的距离等,或者简化动作进行练习,在诱导性练习中,要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对技术细节不要过分强调。
  2.诱导性练习的特点。诱导性练习的这些特点,无疑是教学过程中选择练习的基本依据。我们也许见到这样的一个例子。教材:前手翻;诱导性练习之一:头手翻。作用:推手要迅速有力、及时;体会身体腾空后身体在空中的方位和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正确掌握身体在空中翻转的要领。我们根据诱导性练习的基本特点,可以从理论上做出判断,这一诱导性练习在教学程序上不够得当。首先前手翻技术动作,头始终没有着地的过程。其次,头手翻与前手翻手臂、肩带所受的冲力大小及机体所感受的刺激截然不同。再次,前手翻从手撑地开始就要求两臂顶肩伸直,而头手翻则是两手撑地、两臂弯曲,接着用前额顶地。因此该练习所体会两臂动作和身体在空中方位等等与前手翻动作不相一致,对教学目标影响不会显著,所以该练习不宜选作前手翻教学的诱导性练习。可见诱导性练习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技术动作的主要特点。
  
  四、诱导性练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来源
  
  1.来源于熟悉的动作概念。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动作概念:这类动作,姿势比较形象化,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容易迅速体验。比如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通过拉“背弓”这一形象化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体会背越式跳高在横杆上的技术动作和肢体感觉。
  2.同一运动素质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中的转移。这类动作在性质上与新授动作属于同一类型,而主要区别在动作难度和环节要求上。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过程中,前滚翻可选作为诱导性练习之一。既可以消除学生紧张和害怕心理,又可以加速新技术的形成,因为这两个练习的主要区别在于手撑地的远度不同,而引起两脚蹬地的力量大小、有无身体腾空和手臂前伸要求的不同而已。
  通过比较简单的新运动技术,这类练习是形成新技能的基础和得以实现诱导的条件。比如蹲距式跳远,即可以通过腾空步这一反复练习,在顺利完成这一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两腿上举,两臂向前举,准备落地即成。
  通过这几方面的诱导性练习,不仅能为体育教学提供积极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避免体育课的单调乏味,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五、诱导性练习的效果
  
  1.诱导的系列化。动作技能的形成不只是单个的诱导性练习,而是依靠一连串的由易到难的系列诱导来实现,尤其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更是如此。在一节课上安排几个诱导练习,进行反复流水式循环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既定动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如在侧向滑步推实心球教学中,就一节课上安排了:摆、蹬、收、落徒手模仿练习——持沙包侧向滑步练习——持小实心球侧向滑步推球练习——持标准实心球的完整侧向滑步推球练习。通过两、三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掌握这一动作。
  2.诱导的综合化。也就是在动作技能诱导的同时附加一些指令来帮助完成动作。这比较多地用于弥补完成动作不足的情况下。比如教授学生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技术,不仅可以先降低动作的难度(不持球)、重量(沙包代替实心球),同时还可以把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技术分为三部分,先做蹬伸抬体动作,再做转髋、肩,最后做顶肩推实心球动作。在练习中可以利用教师喊口令,学生集体按1、2、3做动作,喊到“3”即令学生按最后用力动作要领,以最快速度将实心球推出。
  
  六、诱导性练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地制宜实施诱导。只有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才可能使学生掌握新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业务,掌握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切实针对教学对象的身体水平和技术水平,科学的选择诱导性练习,有机的编排练习程序,以促进运动技能的迅速形成。
  2.把握诱导性练习的时机。诱导性练习与其他练习一样,也必须注意“见好就收”。诱导性练习应该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但教师不要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技术的细节上,要求某一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中枢总有一个适度的兴奋性,才能使整个诱导在教学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
  3.诱导性练习的过程。诱导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样的诱导性练习对全体学生而言,不可能同时收到同样的效果。对那些一时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不要着急,要耐心,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让他们通过从诱导——目标——再诱导——目标的途径,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至此,要特别提出,在当今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时期,中小学体育课中,出现了运动技能越来越少的偏离现象,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还应把运动技能的传授,放到体育课的重要位置,才能使学生达到相对应的水平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诱导性练习本身是一种运动技能发展的过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转移的产生,充分利用运动素的良好转移,才能有效地促进新技能的迅速形成。只有这样,诱导性练习才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田德.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1).
  [2] 董国珍等.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纪仲秋等.运动生物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鸿江等.田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梁慈民等.体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