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英汉习语的翻译及其文化因素处理
作者:胡伟华
一、英语教学中要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在习语中的反映
文化是一个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特点的复杂系统,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的习惯”,而语言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且相对稳定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又会反映不同的文化。因此,教学中要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在习语中的反映。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惯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差异。英国是一个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的岛国,面积狭小,四面环海,气候温和,形成了英国人保守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也喜欢与海或水有联系,这些特征在习语中都有反映。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paddle one's own canoe(划自己的独木舟),water under the bridge(覆水难收),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西方人崇尚体育运动,因此在英语中有许多与体育有关的习语,如:the whole nine yards(几近成功),take one for the team(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等。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形成了中华民族豪放的性格,且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教育人尊老爱幼、积极上进、礼贤下士、忍让守规,因此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天地悠悠,惟我独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更有“扶老携幼”“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凡事皆有其道”等经典习语。
2.文化习俗以及思想意识的差异
英汉习俗及思想意识的差异在习语中也有反映。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狗的形象在中国人的眼里一直是奸诈、凶狠、和低三下四。而在西方英语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此英语中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都不带有贬义,如形容人“幸运”用a luckydog,而dog tired是指人“非常累”,every dog has his day指“凡人皆有得意时”,let sleeping dogs lie指“往事不要再提”。从七仙女到月宫嫦娥,中国古代文化认为仙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所以有“她美若天仙”这样的话,而西方文化中是没有天仙的,因此用she is as beautiful as Helen(曾引发了十年特洛伊战争)来比喻女人的美。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因而中国人用“不到长城非好汉”来表示成功完成某事的决心。中国传统文化以胖为美并称此为“富态”或“发福了”,而西方社会崇尚健美,fat是个贬义词,所以从来不说She is becoming fatter,却说She puts on spread或She puts on her weight.中国人崇尚学习,即使年纪大了也要继续学,因此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习语,而英语中却说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人是学不会新东西的)。
3.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多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与此相关的习语也大量出现,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the god)Make him and break the mold(再没有跟他一样的人了),out of this world(世间所无),snowballs chance in the heel(or when hell freezes over)(希望渺茫),lip service(口惠而实不至)等。而古代中国人迷信鬼神,后来又有佛教的传入,因此这方面的习语大量出现,如:鬼使神差、借花献佛、阴差阳错等等。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典故,由这些典故形成的习语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如汉语里的叶公好龙、庖丁解牛、名落孙山、背水一战等。再如英语里的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The heel of Achilles(阿基利斯的脚踵),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to keep an ear to the ground(保持高度警觉)等。
二、习语翻译教学及其文化因素处理
英语教学中的习语翻译教学必须把握文化因素的处理。较之其他语言形式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语言结构也相对固定。因此,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习语,掌握不同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习语翻译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直译,直译既保留了原语的语言风格和字面意义,又延续了其形象比喻意义和地方民族特色,译语也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易于理解。因此直译又分为语言形式的直译和形象意义的直译或者叫套用法。
把一个习语按其字面意思用目的语表达,保留了原文表达方式且不会使目的语读者产生歧异,这就是语言形式的直译。当然,有一些带有原语的特定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特色的习语直译过来后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慢慢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融入到汉语语言体系中。例如: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More haste,less speed(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2.意译法
习语翻译中如果不能保持原语的语言风格和寓意风格,即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同意或近义习语时,一般采用意译法翻译。意译法追求“达意”,就是抓住原语意欲表达的内容实质,牺牲其语言风格和形象寓体,尽量使译文通顺、自然、流畅,符合目的语语言使用习惯且忠实表达原文所隐含的内容。由于意译法不拘泥于原语语言形式即不能沿袭原语的句法结构、词汇运用、形象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段,因此翻译时应根据目的语的社会语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寻找对应的习语或其他语言表达形式。如:
The Jensens lost everything they own in the earthquake and now they have to start from scratch.
杰森夫妇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财产,现在他们得完全从头开始。
We still love each other very much,but we fight like cats and dogs.
我们常吵吵闹闹,但仍很相爱。
3.词语增减法
增减法是指在习语翻译时为了完整的译出原语意思及隐藏的寓意,或者去掉在字面上看来重复的或可以推理出的信息而在译语中增加或减少词语(有时还要转换寓体),以求翻译的准确和精炼。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