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教师道德自律与教学创新

作者:刘东菊




  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这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的重点。但长期以来我们重知识学习的传统,使得无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多停留在思想道德说教和对道德知识掌握上,缺乏有效的行为推动,导致一些教师对职业缺乏责任心,敬业意识淡漠,教书与育人脱节,师生间缺乏沟通。随着社会各界对道德研究的重视与深入,个体的道德自律问题受到关注。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性与自由性的统一的特征。提出道德自律是我国以德制国、以法制国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为此,本文借鉴有关道德自律的研究内容,结合教师道德的要义,研究教师道德自律问题在教师职业场中的作用,从中探索教师道德自律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为新课程目标的落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
  
  一、教师道德自律的内涵
  
  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身心的自主行动。教师道德自律主要针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他律行为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能够在教学行为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与教育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必须是有道德智慧的人。教师道德智慧的发展是在教育工作职场中展开的,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研究教师的道德自律,应立足于教师自己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体验与理解等方面。
  
  二、教师道德自律在教师职场中的作用
  
  教师道德自律是教师道德修养的体现。教师道德品质日臻完善,对造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必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严格律己,就能作到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做事还是处世,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他都会以相同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态度上,会本着一种责任心和对国家、人民、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实践探索。为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就会表现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拓宽育人的思路、探索育人的多样化方法、不断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积累新经验等品质。教学创新是其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必然结果。
  1.道德自律有助于教师自觉地履行职业道德,自觉地开展教学创新工作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启迪新一代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人格境界。教师的道德自律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既包含教师道德自律的主观成分,也包括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成分。道德自律是对自我的道德立法,但这种自我立法不是限制自身的自由,而是主体对外在客观必然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接受、遵循基础上生成的,并依此来对自己进行限制,使主体不再为欲望和冲动所主宰,而是自己主宰自己,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这实际是最高境界的自由。由于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合理性之后的自我约束,所以它更多地表现为主体的意志和心理活动。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道德自律,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师道德。所以,教师具有道德自律的品质,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教育作用。
  教师在用自己的学识教人的同时,更在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职能,为造就具有创造型知识人才,而进行教学创新。富有创新性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对职业的兴趣,做到努力学习,主动、自觉且深入地研究教学,与时俱进,有社会责任感,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同时有将这一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主观意愿。就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展与发挥,会充分体现教师道德自律的品质。
  教育的方向是导向德,育德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具有道德自律品质,不仅会表现出以身作则的行为和行动,更会赋予学生以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先进而高尚的素质与品格,赋予以正确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新时代与新科技的体现。在创新教育战略中,人的进取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事业心强,表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对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对社会的贡献表现为创造新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可见,教师的道德自律品质会推动教学创新工作的进行。
  2.教师教学创新工作的进行受教师道德素养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创新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主体的自觉和自主行为,因为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形式。创造是从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发展而言的。创造性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有正确的导向。当创造活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也会产生失望、紧张、不安、沮丧等各种消极的情感。教师在探索教学创新中,既可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可能产生沮丧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创造热情,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感,那么教师道德自律品质将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师坚持研究教学,不断地探索教学创新,要长时间、毫无懈怠地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养成,同样需要运用道德自律的自觉监督机制才可能发挥效用。所以,培养创造性不能没有德育的参与。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必然受到教师道德素养的影响。
  3.教师道德自律品质关系教学创新水平的提升
  自律是要不断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教学水平。古代圣贤是“吾日三省吾身”,教师更应该内省自己的言行,及时发现不足,修正错误。教师的道德修养必须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道德修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和习惯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新一代。教师个人行为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行为示范”的作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
  教师教学创新体现为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训练了学生的依附性,使学生缺少主体意识,也缺乏主动性,也使教师的道德权威性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发展。但如今社会出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创造性成为教育目标,教师道德权威性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真才学识而对学生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构建和实施创新教学的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观念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方式创新,才可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才会取得实效的成绩。如果教师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创新,会使教学方式的改变停留在形式上,那么我们看到的教学则可能是创新教学名义下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会让我们对改革抱有怀疑和失望。
  教师的教学创新与教师的创造性活动的动机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人的创造动力主要表现为创造的动机,它反映的是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目的与意图,具体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如果一个人的创造活动受外界奖赏如获得物质利益、他人表扬或自我保护的需要驱动,那么他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受外部动机驱使的;如果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受他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认识兴趣所驱使,受所探究问题的感染和吸引,以获得新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法为目的,那么,他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受内部动机驱使的。内部动机会比外部动机导致更高水平的创造性,而过高的外部动机会阻碍创造性水平的发挥。当然,外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内部动机。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教学创新若是建立在内部动机基础上,教学创新就成为教师自主和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为应该说体现了教师自身道德自律的品质。而外部动机尽管不如内部动机对创造性的作用大,但并不是说外部动机根本不推动创造性的发挥。有些人对某项工作无兴趣,但由于他意识到该工作对他的地位很重要,也会通过一直努力去干好工作,并常表现出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这种把他律变为自律的行为,同样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创造性的主张,就是从教师建立外部动机开始,随着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探究兴趣和欲望,外部动机就会逐渐转变为内部动机,他律也就转化为自律行为。这说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其教学创新能力与创造性动机有着正相关,而创造动机不同,反映教师道德自律水平的差异程度。可见,教师道德自律关系教师教学创新水平的发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