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素养的要求

作者:言 岚




  什么是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呢?我们认为,它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能力。即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准确表达意思,语言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只有具有良好现代汉语素养的教师,才能使课堂风声水起,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改理念。
  
  一、语文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素养的要求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标准)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有许多新的特色,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的同时,明确了它的“人文性”特点,从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真义,说明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交际工具”的定位上,还应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注重知识积累的“广、博、精”,同时,要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授课时,能将满腹经纶用精辟凝练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文化品位,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其次,语文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这三种学习方法,一改过去接受性学习的被动性、消极性、无趣性和依赖性。这无疑对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能利用所学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能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整语言表达方式,能组织有效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解决新问题,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晰、精辟的解答。
  新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在教学中主动引进改革新理念,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现代汉语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新课改的需要。
  
  二、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
  
  1.要勤练普通话,扫除与学生沟通的障碍
  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者——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说、推、普的先锋,在教学中普通话是传授知识的最佳工具。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混杂的方言必定阻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对语文教学也将带来不良影响。语文教师用语音规范的普通话授课避免了南腔北调的课堂出现,也能为学生将来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奠定扎实的语言交流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语文老师由于说不好普通话,在与学生交流时就多了一道障碍,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理念的实施,也影响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孩子有这样的经历,碰到讲方言的老师成绩就开始下降,为什么呢?因为老师上课讲的方言,在听课的时候老师讲一句,学生需在心里用普通话翻译一遍老师刚讲的话,这样听课的时候总是要比老师讲的慢一个节奏,听起课来也十分辛苦,久而久之,听起来也就没兴趣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勤练普通话,只有把握好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才能为践行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提供保障。
  2.要广泛积累现代汉语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新课标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定位给我们传达了同样的信息,语文教学肩负磨砺人格、培养良好审美情趣的重任。授之以渔,必先有“渔”的本事,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向生活学习、向普通民众学习,留意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现象,同时,要牢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不断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广泛涉猎与教材有关的成语、佳句、楹联、趣事典故等等,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广积薄发”,在教学中适时信手拈来,这样既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创设气氛,又可旁征博引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鲜活、丰富的语汇必须增添语言表达魅力,使语文课堂生意盎然,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语文教学另担当有“工具”之任,它有责任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有人问一位老作家,怎样才能让孩子写好作文,他的回答很简单:“记成语千字即可。”而自古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这就要求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深广的语汇为基石。因此,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汇有必要进行系统而广博的吸纳。要注重课外的积累,博览群书,勤说勤写,用各种方式积累语汇,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3.要熟谙现代汉语语法,做用语规范的楷模
  语法与语音、语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法约束说写者如何遣词造句,指示听读者正确理解话语的意思。准确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师才可能将搜集的知识科学地表达出来,或严密的使用各种概念,合乎逻辑地判断、推理,或以言简意赅之语展示自己丰富的语汇积累。曾多次见一些语文教师经过认真全面的备课后,依然呈现出一片死寂的课堂,究其原因多不善于以严密、生动的语言组织教学,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说明教师的语言需要合理规范的语法知识作指导。无可否认,当今社会中用语不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大有走下网络,进入生活之势。中小学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对这些新出现的语言十分感兴趣,于是在生活中,在写作中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在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着“传授规范、标准的现代汉语”的职责,对学生中出现的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应该及时发现,适时引导,督促学生用规范的汉语遣词造句。同时,千万不可“跟风”,而应潜心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力求用规范、生动用语吸引学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做用语规范的楷模。
  4.要巧用现代汉语知识,增添课堂魅力
  现代汉语语用强调两个方面:一为话语表达,一为话语理解。在教学语言表达中语文教师切记合理用词,仔细推敲,精选句式,和谐其节奏,抑扬其音韵,再以各类修辞增情添趣,必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那些只能用“对不对”、“好不好”、“请你来说一说”、“大家齐读”等口头禅“对付”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受到学生欢迎的。而观钱梦龙、于漪、李镇西等语文教坛名家,无不以兴味盎然的妙语奇句赢得师生心底无数喝彩。“不是蜜,但它能粘住学生的心。”刘绍棠在《老师领进门》(浙教版第11册)中回忆自己入学第一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田老师正是以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带进了愉悦的学习空间。
  善于辞令表达的语文教师也要沉下心来细品快解学生的话语,深思言内言外之意,只有听懂孩子们的心声,才能够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恰到好处地与孩子们交流,也更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进行。
  总之,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素养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在大力推行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汉语素养,力求以声情并茂、规范、逻辑性强的语言完成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使他们领略到母语的魅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 李如龙.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语文建设,1998(5).
  [2] 刘大为.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3] 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