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许军娥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现状调查
  
  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地入选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了解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有多少?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多少?他们的期盼是什么?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给中文专业函授班本科及其专科的学员(基本上是小学和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中,组织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摸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80份,回收580份,100%的回收率。
  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摸底统计”,问卷的项目设计包括:(1)阅读和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愿望(见表1);(2)你最熟悉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见表2);(3)你最熟悉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见表3);(4)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儿童文学(见表4);(5)你最希望儿童文学课程培训解决什么问题(见表5)。
  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希望接受儿童文学学习和培训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尽快成为合格的专业化语文老师。希望通过培训解决儿童文学作品的讲授、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接受、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的导读、在教学中审美教育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等具体问题。
  由于时代的限制,大多数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缺少对儿童文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儿童文学界的学术动态,更新理论体系,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议
  
  
  1.《语文课程标准》呼唤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就是专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健康成长服务并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和阅读经验的文学。就文体而言,主要有少儿小说、童话、寓言、故事、儿童散文、儿童诗歌等。因而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的最爱,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是爱的文学、快乐的文学、美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儿童精神家园建构者,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精神维生素。当语文教师走进儿童文学,儿童走进儿童文学作品,那么呵护童心、捍卫童年、提升儿童精神的梦想就会在我们的努力中实现。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观念、学习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重视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多元反应和个性体验,积极倡导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点的语文学习方式。更应该注意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并对各学段阅读都有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要达到“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意味着儿童文学在小学低年级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中,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意味着儿童文学在小学阶段已经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的规定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尽快更新知识体系,学习儿童文学课程,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2.语文教材呼唤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2000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里提到,“小学注意儿童化,多读童话、儿歌、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指导意见》中所提到的童话、儿歌、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都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范畴。也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收入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小的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狼和小羊》、《蓝树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蝌蚪找妈妈》、《最后一课》、《火烧云》、《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小青石》、《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老师,你好》、《秋天》、《桂花雨》、《开天辟地》、《一路花香》、《九色鹿》、《师恩难忘》、《月迹》、《桥之思》、《宴子使楚》、《林中乐队》、《一枚金币》、《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房子》、《做一片美的叶子》、《我和祖父的园子》、《神笔马良》、《穿山甲问路》、《蜗牛的奖杯》、《谁的本领大》、《会走路的树》、《狐假虎威》、《雨后》、《快乐的节日》、《问银河》、《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乌鸦喝水》、《借生日》、《捞月亮》、《小蚱蜢》、《雨点》、《我最喜欢》、《春笋》、《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蚂蚁和蝈蝈》、《小松鼠找花生果》……
  
  据统计,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所有体裁样式,如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童话、寓言、科学文艺等体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总篇目的80%以上。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68篇,童话寓言66篇,儿童散文有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92篇,儿童科普文艺19篇,可见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之大。这说明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样的教材结构,意味着语文教育应该重视文化的熏陶、情感的浸染以及人格的和谐发展,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儿童文学课程,用儿童文学作品刷新自己的阅读视野。
  此外,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古今中外童话,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外古今寓言,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外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民族民间故事等;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这些作品基本上涵盖了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3.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在阅读中陶冶和浸染中习得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文学教育任务,要打造儿童成长阅读的环境,我们老师,就必须阅读。阅读儿童文学经典,它能滋养心灵,温暖生命;它充溢着秀美的文笔和优美的情怀;它可以净化心灵、滋润生命;它会给你一双慧眼,充实美丽的人生!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自己,为我们的工作、事业,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坚实亮丽的底子。
  总之,当语文教师走进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就会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儿童文学素养,就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泉根.今天的小学语文老师最缺少什么?中国校园文学,2007(2).
  [2] 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晖.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国儿童文化.
  [4] 杜伟.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儿童文学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