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计算机支持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作者:赵 珂
一、相关文献综述
知识建构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与社会认识论的理论框架下,强调动态的知识观与群体参与共同创造知识观。不少研究者在知识建构理论和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5]。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cardamalia和Bereiter基于多年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支持协作学习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提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建构理论与具体原则[6]。这些原则的提出基本围绕着知识建构的核心——观念或者概念不断地改进,学生们需要自己从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出发,不断提出问题,并且协同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随着问题探讨的深入,他们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推进群体认识的发展。
然而,尽管这些知识建构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知识建构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共有的特征,但是作为教学设计原则而言,它们显得太过抽象与笼统。基于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建构研究者和教师都试图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知识建构教学的设计原则[7]。
二、设计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现实依据
目前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国内有些学者提出计算机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综合应用,但是所谓的综合应用似乎仅仅是简单地做加法,即课堂教学加上课外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还是难以突破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法的改革。
计算机支持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环境强调利用网络技术以实现对传统教与学理念的革命。但是由于中国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固有的知识观与学习策略很可能会影响计算机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因此,如何建构适合中国教学实际的知识建构教学理论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试图探讨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中国英语课堂设计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具体原则。具体的研究问题是:从传统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教学变革中,设计知识建构学习环境要遵循哪些原则?
三、英语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基本框架
基于社会文化、知识建构与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需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知层面的问题,即:确立知识建构学习目标;二是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即营造有利于知识共建的民主环境;三是教学支持体系的问题,即:提供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支持体系。
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的考虑,知识建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图表归纳表示。
四、具体知识建构教学设计分析
1.知识建构学习目标
在设计知识建构教学时,首先需要从该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征,明确知识建构学习目标:(1)知识体系目标:希望他们就该领域的什么样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他们能够综合运用什么知识框架来解决问题;希望学生通过该领域的协作建构,建立起怎样的公共知识体系。(2)协作探究方法、技能与策略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发展哪些协作策略,语言交互策略,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方法以及网络信息素养等。(3)知识建构学习观念目标:希望学生通过知识建构活动,在对知识观念和学习观念上发生什么样的转变。这些都是在知识建构教学设计之初,需认真考虑的。
2.营造民主的知识建构环境
知识建构需要学习者在一个民主环境下共同参与,分享认识与理解,欢迎不同观点,重在解释与澄清。知识建构始于对有现实意义的、有足够拓展性的、需要协作才能解决的难题的思考。在解决难题过程中强调观念的不断完善。然而,这需要一个乐于分享观念与资源、勇于提出质疑并呈现不同观点、勤于反思与总结的全新的民主建构新知环境。
为了帮助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小组活动,比如:拼图式阅读活动,小组协作完成概念图等等;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讨论,鼓励质疑与言之有据,并通过学生做海报的形式展示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在知识论坛上,学生鼓励阅读他人的帖子并针对其观点提出质疑,提供有力的论据,并且善于总结升华集体讨论的结果。
3.建立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支持体系(scaffolding mechanism)
知识建构教学环境不能简单等同于知识论坛网络环境。它是由知识建构课堂教学与知识论坛网络学习环境互动而形成的。要实现由传统教学向知识建构教学环境的转变,教师需要设计全方位的完善的支持体系,包括:教师对知识建构整个过程的设计、促进与监控;知识论坛讨论活动的设计与知识论坛讨论鹰架及其他功能的设置;知识论坛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管理以及包括过程评估、终结考核、与研究结果展示等多种评价工具的运用。
知识建构应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难题为设计起点,围绕某一个核心概念、观念,由学生自己形成研究问题,然后自己制定问题调研方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核心概念或者观念的理解不断地发展与修正。设计者除了对知识建构教学内容设计外,还应该对活动框架有大致的计划,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进程进行必要的引导、监督和支持。
知识论坛的讨论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阶段对知识论坛上的发言进行反思和总结,升华讨论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知识论坛上的讨论,并适当给与引导与评点。知识论坛讨论是课堂知识建构的延伸,同时课堂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计基于根据学生在知识论坛的讨论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知识建构离不开来自多渠道的信息与资源,知识论坛提供了一个分享学习资源的场所。在设计知识建构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支持的网络平台建立一个“资料室”,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时更新。另外,在知识论坛上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相互分享他们自己搜集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知识建构教学设计中最具挑战的任务。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仅针对个人与学习结果。知识建构教学的目标在于小组协作推进观念的不断完善,并在学习社会化的进程中发展各项认知技能与语言沟通技能。对知识建构学习的评价应突出强调对建构动态的过程与小组协作质量的评价。
笔者通过两个学期对知识建构学习的跟踪研究,发现学生对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接受与适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新旧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冲突的过程。知识建构学习环境设计与运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建构理论,设计比学生认知水平略高的适合协作探究的问题。此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协作学习面临的困难,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尝试与改进的过程。本文讨论的仅是笔者对该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探索阶段,这些设计原则的提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思考与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 Stahl,G.Rediscovering CSCL.In T.Koschmann,R.Hall & N.Miyake (Eds.),CSCL2:Carrying forward the conversation(pp.169-181).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2.
[2] 赵建华,David McConnell.网络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外语电化教学,2007(6).
[3] 黄荣怀.CSCL的理论和方法.电化教育研究,1999(6).
[4] 赵建华,李克东.CSCL的原理与结构(上).电化教育研究,2003(5).
[5] Scardamalia,M.,& Bereiter,C.Schools as Knowledge Building Organizations.New York:Guiford,1999.274-289.
[6] Scardamalia,M.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Chicago:Open Court,2002.67-98.
[7] 赵珂.知识论坛及其在香港中小学的应用与推广.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