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作者:时显群




  一、情感激励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种双边的交流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激情的情况下,精神处于一种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一个精通并善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教师与学生感情融洽、心灵相通,就能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知识信息的最有效传递与反馈,达到管理的最佳状态。为此,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必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指导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是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而应该既是领导者、指导者和评价监督者,又是参谋者、协调者和探索者,全面理解和发挥管理者的角色功能。管理者要善于采取策略,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形成课堂教学情感交融的效应。
  1.教学民主,尊重信任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对象——学生,同成年人一样,自尊心很强,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承认其个体的存在。对此,教师要多给予理解和尊重。作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热爱、尊重学生。只要细致、耐心地循循善诱,就会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论多么严格,学生都易于接受。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能力学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师生要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愿望、要求和困难,及时反馈,然后让他们能动地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和引导,教师将知识中的思想、真理、价值、意义、精神等内涵通过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能直观地把握,以此获得满足。变“教”和“学”之间的矛盾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合作。因为教学中的情感,实质上是愉悦性和功利性在教学对象中的有机结合,在师生中共同起作用。师生情感沟通以后会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正效应。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人格、能力的尊重和认可,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生”的尊重和信任、鼓励与赞美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情感投入,心态调控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是师生心理双向交换的动力和支柱。深沉殷切持久的师爱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在理智闪光的同时,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就能实现情感协同效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反之,冷若冰霜的态度,消极呆板的情感,只能使学生紧闭心灵。为了保证激励的效果,在利用情感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注意感情的投入和心态的调控。
  首先,教师要注意情感移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有准确认识和判断,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性的反应。师生之间共鸣性的情感反应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认识和判断。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不能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如果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学习的成功和失败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有准确的认识,并产生情感共鸣,就会使学生得到安慰并受到激励。
  其次,进行情感激励必须注意创造与心理相容的气氛。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与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世界观、价值感、理想、信念等,就具备了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心理基础,感情和行为相互感染的力量会更强,从而使管理更顺利,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再次,运用情感激励应注意对象的广泛性和过程的深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情感激励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施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人。运用情感激励切忌仅仅围绕少数学生进行,弃众不顾或者是点面分离不仅会失去激励的作用,甚至会被误认为教师不公平地对待学生,是在搞个人的“小圈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巩固情感激励的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地促进情感激励的深化,即在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情感依恋的基础上,把这种积极的情感扩大深化为学生对班集体的情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心力,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情感联系的核心。
  
  二、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它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权威性和可信性等。它可以将外在激励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成为他们前进的航标,或者终身的楷模。榜样激励法就是引导学生选择好的榜样,指导学生学习好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榜样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通过榜样的示范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在整个班集课堂活动中形成合力,以求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成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是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一个是学生的榜样。
  1.教师作为榜样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论证了身教的重要性和榜样力量无穷的哲理。因此,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是否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遵守的守则,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享、共修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把老师当作镜子来与自己比较,教师上课态度不端正,要学生认认真真听课,办得到吗?教师教课业务上不精,要学生努力学习,行得通吗?教师的言行举动,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和权威,更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自身作为榜样来激励学生,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这种榜样效应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来影响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增强学生的求知渴望,这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激励的作用。可以说,这种示范是最具体、最形象、还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由于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特殊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若想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重视自身修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需要,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2.学生作为榜样
  (1)注意学生的比较心理。所谓比较心理,是指人们拿周围相似的人作比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学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总喜欢与自己相近的人比。例如,一个爱好朗读的学生,他总是与语文课上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课文的同学作比较,而不会与新闻联播的主播去比较,因为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运用榜样激励时,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可选择身边的同学,也可选择其过去的同龄人。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要多树多种榜样,让学生听说读写、德智体美都有学习的榜样;不要选择高大全式的榜样。人为地拔高、过分地美化只会削弱榜样的激励作用。
  (2)注意处理好榜样学生与一般学生之间的关系。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同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榜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榜样与一般学生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榜样学生不能不断奋发向上,就会转化为一般学生;而一般学生只要刻苦努力,向榜样学习,最终会超过榜样,那么他也就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了。这个道理说来简单,然而在实际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只顾“树”榜样,榜样确定了后一切以此为标准了,大家跟着学就行了。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只有学的份了,没有被当作学习榜样的可能。人为地将榜样与其他学生之间划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往往使榜样的激励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有时还起了反作用呢。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榜样激励时,要鼓励学生学习榜样,成为榜样。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到有目标、有奔头并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陈涵平.教师言语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罗树华.教师能力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