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中找寻现代教学评价的新品质

作者:姜德刚




  一、生成性思维:教育学思维的应然走向
  
  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但是,哲学的本意并不在于提供一幅世界图景,而是经此种图景向人们展示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考察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换言之,任何世界观本质上都是某种思维方式的体现。综观整个西方哲学,从阿那克西曼尼的“气”、巴门尼德的存在到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再到笛卡尔的我思、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他们都试图找到一种超历史、普遍有效的理论及标准。于是,“在西方文化中便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与终极价值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从马克思开始,西方哲学便出现了一个转折,即由本质主义转向生成性思维。当解释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把解释、科学、语言置于特定历史情境来看待时,它们意欲表达的也是一种生成观念。所以,如果说近代的科学世界观包藏的是“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本质主义思维,那么,现代生活世界观所蕴含的则是“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反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可以说,生成性思维已辐射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生成性思维基本精神关照下的教学实践,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在这种新视野中得到重新审视。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也应该得到全新的诠释。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作为一个价值判断活动,必然有其价值标准及其思维方式。受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沿用的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方式,然而,生成性思维赋予了教学评价以新品质。
  
  二、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现代教学评价的新品质
  
  1 评价的多元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纯知识性,评价手段与方法单一,也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则强调评价的丰富性,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多元性主要体现在:(1)评价的主体和对象的多元性。不论是何种评价,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参与交流,参与汇报。评价既不是教师的特权,对象也不仅仅是少数的学生。不能只评价部分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而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集中在所谓的知识性上,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而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尤其是思考过程、思维品质等等。(3)评价标准是多重的。生成性教学评价是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这种多元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到个性的差异,评价标准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正所谓“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种教学评价在尊重评价对象差异的基础上,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待评价对象。(4)评价方式多样性。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方法评价都是不全面的。所以,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法、行为观察法、定性评价法等,当前还有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法和展示评价法等,这些评价方法更加注重评价对象在教育教学中完整而真实的表现。(5)评价功能的多元性。生成性教学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视野由对知识的掌握、少数尖子学生的关注拓展到多维立体的评价空间,评价的目的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生成性教学评价着眼于评价对象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种宏观控制与自我改善并重,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全方位评价。
  2 评价的动态性
  所谓动态性是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连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和调和之中的,其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开放的和转变性的。动态的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样,教学评价也跟随整个过程,成为生成发展的协调过程。这是因为评价过程的动态性首先是由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性所决定的。课堂教学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那种直线式的、流程式的形式来“检测”。其次是由评价活动本身的连续性所决定的。所谓连续性是指课堂教学评价是由一系列的、系统的、连续的程序所组成的过程,而不是具有中断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过程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确定评价目标的对象种类、明确评价目标和内容、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评价、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出评价结论、制定改进对策等一系列程序或步骤。这几个步骤的工作是按顺序连续进行的,中断其中任何一项,评价就有可能无法完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那么完成了一节课的评价,又要连续进行下一节课的评价,上一节的评价可以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具有诊断性、形成性和指导性作用,因此,这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课堂教学评价动态性特点要求我们首先要研究制定能够反映动态性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使评价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的环境中进行,要不断地揭示过程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关系,而不能仅靠静态或终态的信息来评价课堂教学。最后,评价应连续进行,因为教师的教学设想以及所反映的效果不可能在一、两节课内实现,而不能只凭听一、两节课的印象便作出最终评价结论。
  3 评价的反思性
  反思性是指评价双方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逆向思考、重新思考,对评价所作的事实认定和价值判断合理性的寻根究底的追问,构成了反思性意识。反思性的关键特征是:适用于历史事件,对原有结论的怀疑,重新思考,总体性反思。在生成性思维指导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越高,对评价的要求就也越高,但是随机评价往往主观性更强,也更具有不确定性。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具体的情况作出评价。教师应时刻观察评价后学生的反应:学生是心悦诚服,还是心有不甘;是豁然开朗,还是莫明其妙……并以此作为资源,重新调整课堂,以作为下一步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后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作出总结。这种反思,既能体现出评价在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过程性特点,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研究和发展。反思性对教学的深层要求是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发展师生反思性的品质为基点,以促进师生“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升,使处于“自在状态”的教学行为转变为“自觉状态”。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过程息息相关,在教学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会推波助澜,使课堂良性发展。否则就会阻碍教学,甚至影响到进一步的学习。生成性思维认为教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种视野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来审视教学过程,审视课堂教学评价,会让我们看到关于教学评价的很多新品质。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