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作者:于海波 李祖华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体现农村中学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农村中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学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那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这是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回答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2007年2月份,我们对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4省(区)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了集中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1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农村中学教师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理解情况、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对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作用的认识、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估,以及对农村中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训的期望等。
  1 目前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状况
  (1)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理解情况
  调查表明,目前多数农村理科教师基本了解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含义,这与学校的宣传和培训有一定关系。但是,当被问及三级课程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等较为深入的问题时,教师的反应多数是不知所措,不能准确回答。这说明农村教师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了解仅是停留在字面上,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其实质。
  (2)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估计
  目前,有超过65.3%的农村中学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30.2%的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很少,只有4.5%的学校有较多的校本课程。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强调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但在很多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开发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3)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目前,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自编习题集,其次是特色教材,再次是乡土教材。这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结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几乎没有实现。校本课程实际还是在围绕中高考指挥棒转。
  (4)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
  43.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有价值。34.3%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没有价值,22.2%的教师说不清校本课程是否具有价值。访谈表明,即便是认为校本课程有价值的老师实际也很难说清校本课程的价值何在,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好处,也有老师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这说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师知道校本课程重要,但是不清楚重要在哪,为何重要。
  (5)对普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作用的认识
  认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较大作用的教师比例只占到被调查教师的21.2%,他们认为课程开发需要专人来干,实际上也是学校把任务分配给骨干教师来负责,多数教师没有参与。认为作用一般的有33.5%。认为没有作用的教师占到43.5%。在很多学校课程开发任务由个别教师来承担,开发完成后其他教师参考使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数教师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也造成这部分教师失去了与课程共同成长的机会。
  (6)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估
  农村教师普遍认为,教师难以胜任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其中42.5%的老师认为自己不具备校本课程能力,39.2%的老师因为对课程开发能力的概念较为模糊,一时无法说清自己是否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只有18.3%的教师认为自己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整体而言,农村教师还不具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7)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应具备什么能力
  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很多老师认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全面的知识基础,尤其要具有较好的文字能力。相比较而言,教师们对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学知识不够重视,要么认为用处不大,要么认为他们已经具备此类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数农村中学教师不清楚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到底要求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8)对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训的期望
  对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途径的期望,43.6%的老师认为应该增加相关培训,其中包括横向的参观和专家的指导等;对于个人学习,多数老师都认为不可行,原因主要是没有学习的基本条件,如缺少学习资料、学习氛围和学习时间等;有34%的教师认为校内教师的合作、研究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数据可见,多数农村教师在课程能力提高问题上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探索的意识不强。
  (9)对课程开发本质的理解
  了解这个问题主要运用的是抽样调查,对象是有一定的课程开发经历的农村中学教师。对课程开发本质认识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取向的不同。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而且包括学生,课程开发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中完成的。然而调查表明,31.4%的教师认为,课程开发不会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年龄维度来看,教龄较短的教师更倾向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这种课程开发取向的认同度会下降。
  2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
  总体来看,目前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没有完全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和方法,还不完全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过于简单
  他们把学校编的习题集、乡土教材视为校本课程的主体,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尤其没有注意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的可能性。
  (2)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堪忧
  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的急功近利取向。很多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成本高、效果差、效率低,不如直接引进。
  (3)多数教师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其中原因有两个:首先,目前教师素质结构较为单一,过去更多关注的是教学能力的发展,很少重视课程能力的提高,这导致教师对课程观念的理解、课程思想的把握、设计方法的运用等等方面知之甚少;其次,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在不断的尝试、运用、反思中提高,但目前农村中学缺少这样的环境和条件。
  (4)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
  很多中学教师表示很少有机会参加课程和教学改革培训,为数不多的培训中很多都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关注农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教师们对培训产生了“抗药性”,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