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在教育变革中的重建

作者:姜丽波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从国际范围看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三个阶段技术表现出来一个共性的问题是:技术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力强大的、可以强行介入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东西。由于没有意识到技术的有效使用必须以更大范围的学校改革为基础,必然会出现“新技术往往被用来支持传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被用来促进新的学习方法”。从整体的、综合的教育改革的视角来研究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是21世纪代以来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性变革,这场变革要求作为社会重要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相应地发生转型性变革。这是一场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由“工业化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的过程。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从深层次看,是由于技术改变了人类生存、生活、思维的方式,这一层面的思考应该作为前提性、基础性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整体性改革的视角出发,结合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思考技术在学校教育层面的具体可用方式。信息化为学校教育的结构开放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既指学校教育向网络、媒体的开放,也指学校教育向社区、社会的开放,更是学校教育向内部师生的开放。
  尽管21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受到了诸多批评,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教育具有其无法替代的价值,学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认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价值及其局限,利用网络技术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自学校教育出现以来,学校教育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固定性:时间固定、空间固定,学生接受教育的流程单向。在规定的时间里,所有学生来到同一个地方,接受相同的教育,其造成的结果是将一部分人归人成功者的行列,而将另一部分人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尽管20世纪以来围绕着学校教育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改革的视野局限于学校内部,通过改革教育目标、内容、课程、方法等来改革学校教育,另一类则是激进的、要求彻底废除学校教育的改革,如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这样一些改革进行的都是一些非此即彼的选择。人们在讨论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上也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试图用网络教育、虚拟教育代替学校教育。这样一种想法是片面的、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切实际。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为学生享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提供了可能。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可以用于支持学校内发生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用于支持学校外发生的学习活动,或者说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有校内和校外两种模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校内教育的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内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具体的一些做法此处不做详细阐述。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一是要突破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狭隘的观点。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固然有一些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使用技术的方法。如果以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为指导,则技术只能强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以对课堂教学的价值、本质的认识为前提。课堂教学以师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在场为前提。师生的在场本身是一个客观事实。这样一个事实性条件如何运用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能发挥育人价值。
  校内教育的一个重要缺陷恰恰也在于它对在场性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突破时空限制的校外教育提供了可能。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北京等地开设“空中课堂”、网上在线教学和广播教育,在数以百万计学生不能到学校上学的非常时期,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育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继续维护了国民教育体系的运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基于网络的校外模式的必要性。校外教育不是校内教育的替代物,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模式的支持
  
  对于计算机校外教育的条件既包括技术方面的,更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以美国佛罗里达中学为例,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这得益于五个方面的条件:(1)有一支高质量的网校建设队伍。一方面他们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懂得在线课程和传递网上教学的独特方式。佛罗里达中学的教职员都是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他们非常明确网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在评价和教学支持方面的区别。也就是说,他们懂得建设在线课程和传递网上教学的艺术。在评价方面,网上教学使学生只能在网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所以必须提供能够对学习成果进行测量的教学;另外,在教学支持方面,网上教学必须预先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课件设计之初就建立相应的支持手段,使之成为课件的组成部分。(2)网上在线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即时评价和终极性评价,并同时提供在线指导。(3)网校的所有发展,包括课程的设置、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等都必须严格地按照公认的统一标准进行。佛罗里达中学的所有发展都是根据佛罗里达州的州立标准进行的,在必要的地方,有些甚至遵循的是国家标准。(4)每门课程的表达方式,包括组织原则、相关的链接等都必须体现出网络的特点,力求达到生动、形象和无穷探究性。(5)在学习内容和信息获取方式方面,所设计的课程软件包必须能够满足多种层次能力水平学习者的需要。
  要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基于网络的学习。克尔斯利(GregKear8ley)提出“网络学习并不适合所有人”,这在“网络学习热”的时代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与价值。网络学习不适合所有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拥有的外部条件,比如是否拥有相应的设备,能否接入网络,也不仅因为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比如是否会基本的操作,或是进行比较高级的网络学习所需要的其他技能,更为重要的一点,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需要相当的自律和主动,学生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网络教育不适合所有教师。除了外部技术支持和教师本身的技术素养,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也会对一名教师是否适合网络教学产生影响。“事实上,许多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不能成为好的网络教师。”因此,如果要求所有教师都进行网上教学,则再一次地违背了网络文化对多元、差异的认同精神。网络教育不适合所有内容。并非每个科目或工作任务都能通过网络进行简便有效的教学。
  一般来说,知识性的内容适合于网络教学,但手工技能的学习要通过网络开展就比较困难。尽管可以通过开展模拟仿真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开发模拟仿真系统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又耗资不菲的工作,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在传统的教室或实验室里学习。网络学习不适合所有的组织或机构。网络学习尽管能突破时空限制,但对有些人来说,直接参与面对面的培训比通过网络学习更为便利。比如,在下班后上本地社区学院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堂教学比登陆电脑学习更方便。便利与否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除了上述情况外,克尔斯利还特地指出:网络学习不适合中小学任何科目的学习。“尽管尽了巨大努力,网络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却不很成功。”但是,网络学习用于家庭教育却效果不错,这再次论证了校外与校内模式并存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使传统的教育受到挑战,同时也使教育发生着全方位的变革。虚拟学校增强并扩展了教育的传播,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学生、教师和社区交互联系在了一起,而且,无论是校外模式还是校内模式都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新定位,并使两者始终处于动态的转换之中。此外,基于因特网的虚拟学校使教育成为了生活中一个持续不断,且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得人人获得终身教育有了切实的物质保障和载体,因此,似乎可以这样认为,虚拟学校的实质就是对全球学习化社会的一种承诺。
  总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无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才会将未来世界的竞争看作主要是教育领域的竞争,同时又把教育领域竞争获胜的希望放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上。但是,假如用“成功”或“不成功”这种二择一式的选择来判断20世纪以计算机、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恐怕很多人都会选择“不成功”这一答案。而本文给出的答案是:工具化的应用取向导致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过程中人的失落,只有以人的发展为基点重建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才可能使人们看到期望的效果。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