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人文视野下的现代英语教学观

作者:李彦霞




  一、现代文化教育概念解读
  
  学校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也是语言背后存在的文化知识教学。关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季羡林先生说过:“据说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现在好多人写文章:还在非常努力地下定义,这个不过是在500个定义外再添一个501、502,一点问题也不解决,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那么,文化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文化定义应依据何种原则?冯天瑜等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他们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分为:1,物态文化: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器物;2,制度文化:由人类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在研究文化时,kvin和Adehnan将文化比作一座冰川:小部分裸露在水面,而大部分却浸泡在水里。故此,文化也可分为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前者为一个国家、民族看得见的文化,后者为看不见的文化。隐形文化是文,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文化和语言教学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为主的教材不仅广泛地出现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而且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化已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必修内容。然而,我们开设英语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更主要的是以此为媒介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介绍出去,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笔者认为,学习英语的学生的输出性技能应该是: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与外宾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能比较流畅和准确地向外宾介绍国内的名胜古迹、我国当前的形势和方针政策;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章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我们知道,能比较流畅地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化的关键,是当事者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的正确英语表述。因此,英语教学应该融入中国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含义“人文素质”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正如康德所说“人惟有凭借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文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品质,它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它是在外界环境熏陶后,通过“内化”来培养的,它是一种后天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传承人文精神为手段,以提升灵魂,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
  
  二、现代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对文化的繁多定义和分类,既表明文化实体的复杂与抽象,也显示了当今时代对文化作用及研究的重视。学校英语教学正在经历从纯粹语言知识教学向交际技能加知识教学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交际技能教学的不可分割性日益得到重视。
  1 对学校英语文化教学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
  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已相当多,此处不再赘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日益认识到文化因素对语言系统本身的决定作用。一种语言的发音、词汇、句型、语篇、修辞等无不受相关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能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语言知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知识,如汉字的形象性与汉民族的直觉形象思维有关,英语的表意性、抽象性与西方人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分不开。英语语篇的线性结构与西方的线性思维有关,而汉语语篇的螺旋形结构则受汉民族的辩证思维,追求和谐对称的倾向影响较大。
  交际技能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跨文化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技能,更需要应对实际交际的文化素养。邓炎昌指出,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它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只有在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跨文化交际才有成功的保证。
  2 学校英语文化教学的边缘性与随意性
  英语文化教学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然而,就目前的大英文化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其具有“边缘性”与“随意性”特征。从对文化的不同分类可知,文化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然而,一种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宗教思想、思维方式等无疑应属于该文化中的深层部分。在目前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教学中,对西方文化这部分的介绍就比较少,而我们知道,深层文化会直接影响决定语言的构词、句型结构、语篇及修辞等语言要素,也是人们特定交际方式的决定因素。目前大英文化教学,尤其是交际文化教学,主要介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举止行为、饮食习惯、敬词禁语等,而很少提及这些文化成分的深层决定因素。因此,从文化的不同层次看,笔者认为当前英语文化教学具有边缘性。
  当前的学校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结合课本文章内容来介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方式进行,无系统性可言,具有随意性。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不同层面时,很少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影响因素,尤其是深层文化因素,而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没提及“为什么”。在讲授交际方式时,只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很少谈及这种交际方式的文化原因。随意性的文化教学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品尝野味”的文化学习心态,影响其对异族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校英语教学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学校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外,更应强调如何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
  明确学校英语课程人文学科地位、深化人文教育理念。用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学校英语课程,在教学中统筹规划、实施人文教育。从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其潜在和更深层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该由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修养课程两部分组成。基础课程为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媒体、考核与评价等要素之间均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当这些矛盾在学生的学习自主力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指导力的恰当引导下“产生、调整、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创造性活动经验,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以各阶段的课程作业、自测练习、形成性考试、集中考试和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手段保证各教学阶段的质量,加强过程管理。
  严格各教学环节学习要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和教师的指导力的合力形成,保证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思想同样适合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加强了学习力和指导力在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面授、导学(教师为主导)——互动学习——评价、考核各环节的互动。
  学习力和指导力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作用。教学认识动力论认为,教学动力是由来自师生两方面的力量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间断地设置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自己的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动机。便形成了整个教学过程认知活动的动力,教学动力的实体是教师和学生的动力联合体,在我们的教学模式中就是学生的学习力和教师指导力的合力。当学生进行个体学习时,自身的自主学习力作用是巨大的;当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融入小组和网上交互学习环节中时,影响学生个体认识力量最大的是自主学习力和指导力的合力;当学生和学习小组参与面授学习时合力的作用再次体现;考核、评价和信息的反馈虽是指导力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根据考核修正自学,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修正教学,还是形成了合力。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促进学习力和指导力形成合力。提高教师指导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为此,在实践中我们设计了符合远程教育学习者特点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并发挥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优势,把对学生的个体指导、交互、面授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符合学生自学、合作学习,面授等各环节的考核;建立较为完善的远程学习服务支持体系;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使学习力和指导力在教学各阶段彼此促进、协调、提高。同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学习力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应随之而发生变化和调整。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