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视听输入方式与英语教学

作者:卢丽萍 郑际根




  语言输入一般指学习者看到、听到、接触到的语言或语言材料,是二语习得中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Corder将输入作为一个理论话题的提出;到Krashen的输入假设,再到Gass,Pica,Mclaughin等的研究,有关语言输入的观点和理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Ellis明确指出所有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都确认了对语言输入的需求,肯定了语言输入对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作用。
  从教学角度看语言输入体现为接受性技能,包括阅读和听力技能。客观地说,我国学生在读和听之间的语篇理解能力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从输入方式的角度,即接受性技能的层面来规划、协调并有效地实施外语听、读教学及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外语听读技能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使得视听输入方式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
  
  一、理论背景
  
  1 以建构主义,双码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视听输入方式的理论基础。因为以视听为输入方式的教学具有视频、音频、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优势。教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指导英语视听教学,通过情景创设,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已有的认知获得发展和再建。
  此外,根据双码理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接受信息需要启动两个系统,一个负责处理语言信息,另一个负责处理非语言信息(例如表情,手势等)。Massaro et al指出,就话语理解而言,听觉提示固然很重要,但听者还需要借助一些非语言性提示,因为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是相辅相成的。
  2 视听输入方式和字幕视听输入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外语学习者几乎都是通过读、听输入方式获得接受性技能的。这种状况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有所变化,1954年,古布里纳提出了视听法。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要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情景法。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单纯领先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进学生自然而牢固地掌握外语。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输入方式,即字幕视听法。它的特点是在视听法的基础上还将话语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即字幕)同时呈现给受众。在字幕视听教学法中,相同的语言信息分别通过言语和文字(即声音和字幕)这两种形式同时传递出来。字幕的出现扩充了视觉信息源,强化了信息获取过程中受众的视觉功能。
  
  二、字幕视听输入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视听法和字幕视听法的特点是在提供听觉语言输入的同时还为受众提供视觉输入,这正是它们的共同优势所在。但是,对于字幕的选择,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以英语呈现的字幕是有益于还是妨碍学生的语言习得?在视听过程中应不应该呈现字幕,哪一种方式对学生更有益?
  随着对字幕研究的增多,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英语字幕的视听材料在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态度,提高整体的听力理解水平,词汇发展,口语流利性,促进学生理解等方面比无字幕视听材料更具优势。有字幕视听材料在促进语言习得方面表现为:(1)容易抓住情节并能跟踪情节的发展;(2)习得口语化,以上下文为基础的表达法和俗语;(3)能提高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4)有字幕的帮助可以跟得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说话速度;(5)为学生提供放松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6)有字幕的帮助学生可以理解视听材料里的幽默;(7)学到加工信息的不同策略。
  当然,有字幕的视听材料也会产生不少问题:(1)有了字幕的帮助,英语视听教学更多地变成了阅读训练,词汇发展训练而不是听力理解训练;(2)学生丧失了从可视线索中猜测和推断意思的训练;(3)一旦使用了字幕,学生便会产生依赖性,字幕变成了拐杖,它给学生以安全感,没有它时,学生可能不愿自己去理解视听材料。
  
  三、视听材料的合理利用
  
  如何利用视听这种输入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篇理解能力,尤其是在无字幕视听和字幕视听两种输入方式之间选择,体现在对视听材料的选择上。
  教师在视听教学课堂上应是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应起导向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播放视听材料,这和之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就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根据Krashen的“i+1”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学生应该采用的视听材料的难度,最好是比他们现有的水平再稍稍难一点的程度,这样的材料,可理解性最高。因此,教师应根据既定班级的综合水平,选择难易得当,基本符合或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视听材料,并实现从易到难的过渡,实现从有字幕到无字幕的过渡。教师应选择情节相对简单,词汇量适中,发音清楚、标准,方言和地方音较少和语速适中的视听材料。同时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使教学在轻松愉快中进行。
  在选择现成的视听材料时,我们可选择DVD,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多种语言,多种字幕,而且相互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例如可以去掉字幕专练听力,可以英语发音中文字幕,或者英文发音中英文字幕,也可不要发音,看着字幕给角色配音。在特别难理解时,可以中文发音中文字幕。而且可就一个片段反复研究学习,中英文反复对转。它的缺点就是DVD光盘和播放设备成本稍高。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互联网的一些电影网站下载在线电影。在线电影是一个打破地域限制的资源,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看到,而且不受课时限制,随时可收看。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到相应的电影剧本,供学生课内外反复阅读。
  
  四、视听输入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 教学准备
  教师应在大纲指导下制定教学进度,准备整套方案,包括播放前的导入,播放中和播放后的各项活动等。视听材料可根据类型和题材不同分精看和泛看,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材料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并做好文化诠释,将文化信息和主题内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文化相互影响,互为作用,应帮助学生获得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结合视听材料进行中西文化的了解,结合视听材料进行中西思维方式对比、人文精神对比、习俗对比和价值取向对比,本着了解、分析和借鉴的原则,通过比较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2 课堂组织
  没有精心、科学的教学设计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视听教学必须要以视听为主体并围绕其进行问题设置,不断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来设计教学过程:介绍完后,分节播放视听材料,观看过程中多结合看点进行提问。还可以回放加强效果,或定格对后面情节或进展进行预测,在泛看基础上选择片段精看,复述故事,练习听力,围绕人物、主题思想、戏剧冲突及文化内涵进行讨论,模仿经典对白、配音、角色扮演等。
  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观赏和练习的比例。听说练习可包括填空,问答与讨论,填空应选择对话比较密集,语言有特色的部分。
  3 课后检验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视听材料的内容,同时也要求对主题思想、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阐释。观后感或评论是学生深入思考的结果和学习成果的体现,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也可布置口头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媒介查找相关资料。例如。电影中的主角简介及影片中涉及到的著名历史人物事件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剧情发展自己编写不同的故事结局,以培养想象力。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