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作者:陈思坤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意义重大,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性课题。
  
  一、责任教育的切入点
  
  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责任意识生成是从责任认知到责任意志确立、从责任情感升华到责任行为履行的动态过程。青少年主体对责任的体认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负责,由对家庭负责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负责逐渐扩展、递进和升华的过程。其中生命责任是最低层次的责任教育内容,对个体生命和自我行为负责是责任认知的起点和基础;行为责任是第二层次的责任教育内容,对家庭和他人负责是责任实现的扩展;成才责任是第三层次的责任教育内容,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是责任行为实施的递进;回馈责任是最高层次的责任教育内容,对社会和人类负责是责任情感的升华。
  1.对个体生命和行为负责的责任教育
  (1)关爱生命的责任教育。关爱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发掘生命意义和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生命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生命意识是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识,珍惜生命是履行人生责任的前提和基础。生命责任教育是关于生命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关爱生命行为的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珍惜生命的责任情感和行为意志,增强“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3]这是教育的本真意义,也是生命责任的真谛所在。应着眼于青少年内在动机的情感体验,教育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追求生命质量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责任教育。引导青少年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自己负责,进而才能谈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国家负责。责任认知是责任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没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就不可能自觉和持久地去履行责任。青少年责任情感的提升、责任意志的锻炼、责任行为的矫正、责任能力的培养,都基于个体对自我责任的认知。责任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引导青少年明确自己的地位、权利和应尽义务,培养对个体责任角色的认同感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选择及后果负责,产生因履行责任的自尊、自豪、愉悦情感和因逃避责任的羞愧、内疚、自责感情。在此基础上,加强责任承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责任感受能力、责任意志能力、责任自觉能力和责任践履能力等。
  2.对家庭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教育
  (1)感恩意识教育。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给予过帮助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感恩意识以恩情为基础,以回馈为内在心理动机,以报答为外在表现形式,学会感恩,有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感,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不仅仅是对恩情的简单回报,更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境界。青少年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体会国家、社会与他人的培育之情,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应通过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乃至自觉施恩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感恩责任意识,用心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和自然的恩赐,“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4]努力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关心献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祖国。
  (2)“关心”责任教育。关心与责任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学会关心有助于责任感生成,能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被定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强调21世纪的教育要倡导“全球的合作精神”,教育青年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社会及各个方面,培养新一代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学会关心即是学会相处并在相处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认同,包括“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5]引导青少年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幸福融合在一起。
  3.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责任教育
  (1)理想和成才责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发成才、乐于奉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层次和责任情感的升华。理想是人生发展的内驱力,是实现责任的牵引力,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有明确的责任相伴,依赖于每一个具体的责任的实现,可以说,培养青少年崇高理想的过程也是提高其责任能力的过程。青少年在未来将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努力成长为志存高远、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回报祖国、回馈社会。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与服务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并转化为立志成才的动力。
  (2)爱国和奉献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核心是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心系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爱国主义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是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提高当代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思想基础。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增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贡献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培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对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自觉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4.对社会和人类负责的责任教育
  (1)回馈社会的责任教育。人是社会的产物,脱离社会和国家,个人是无法生存的。社会责任是人生责任的核心和灵魂,人不仅是自然存在,更是社会存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为基础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类的全面提升为平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共生性,规定了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引导青少年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认知并履行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责任行为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高度的回馈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会增强责任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