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新理念下网络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陈端海 宋丽辉




  一、网络阅读教学兴盛的原因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更着重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而网络化教育为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教学技巧与速度,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帮助很大。由此,在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中数字化网络阅读教学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传统的阅读教学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老师都只能提供特定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也正是由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非常有限,因而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帮助。而当前的数字化网络阅读教学的兴起恰恰为此提供一种探索的空间。
  
  二、网络阅读教学的主要优势
  
  第一,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动态性。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网络。运用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共享不同国度的教学资源或登录到其他的教育网站涉猎所需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习者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动态交互式的集成信息,改变了学习者固有的学习方式。
  第二,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可供在职人员学习的时间不仅相对较少,而且也越来越零散,他们很难挤出较长而稳定的时间进行继续学习。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人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摆脱了传统教学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严格要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第三,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和社会性。在传统教学中,教育对象受到年龄、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网络教学则把教育的对象由传统的特定人群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任何人都可以依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第四,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和合作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三种形式的交互:自我交互、人与学习系统的交互和人际交互。我们通常所说的交互主要是指人际交互。网络教学中,通过使用电子邮件、BBS、语音信箱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双向交流,而且还可进行多向的合作式交流。
  第五,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和民主化。互联网的诞生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网络教学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势正改变着传统教学教育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现了教育的平等化、民主化。
  第六,使优化办学条件成为可能。传统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水平和学校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网络教学则不同,虚拟课堂不仅使学生人数不再受限制,而且不同学校的教师可联合授课;教学内容则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大大改善了办学的条件和环境。
  
  三、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阅读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胡塞尔现象学后期所大力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人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裂变”。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以下简称“网络阅读”)不仅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1.数字化网络阅读的特点
  (1)阅读过程的多媒体性和超文本性
  数字化网络阅读正以多姿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冲击着传统阅读方式的单一文字信息。传统的阅读只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强调朗读、吟诵、咀嚼、涵咏等,在这样的精读过程中获取精神养料,然后完成读写能力的互动。但是这种阅读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调的,且容易造成阅读者的思维集中有余而发散不足的后果;数字化网络阅读的过程则是在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媒体的运用,使到阅读者的视、听、触等知觉同时得到刺激和加强,在多种媒体的配合下完成相关材料的阅读,不但易于阅读者的理解,更有利于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和个体思维的发散。数字化网络阅读的超文本性则主要体现在阅读材料的空间跨越上,当阅读者网上浏览阅读某一主题文章时,常常可以跳到与之相关的大量文章或片段以及相关的资料和音像当中去进一步探索。
  (2)阅读内容的大容量性和开放性
  在数字化网络阅读中,学习者往往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局域网或互联网)来阅读相关主题的网站和文章,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相关主题的网站在互联网上的存储都是海量的,所以大容量性是数字化网络阅读的基本特点之一。阅读者在大量的信息阅读当中不但可以掌握阅读技能和技巧,包括阅读速度、阅读的理解力、阅读的正确率等,而且对于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网络阅读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阅读材料来源的渠道上,即网络开放性上;其次体现在阅读材料的内容上,即体现在该阅读主题、任务对不同内容的包容上。
  (3)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数字化网络阅读是基本网络的阅读模式,它首先要求学者要懂得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来阅读相关的资料,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无可避免地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由于这点,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同时具有明显的操作自主性,包括阅读速度和顺序,如先阅读材料A还是B,先对A和B进行比较再对C和D进行分析,先弄懂A还是先弄懂B再来阅读C等这些过程,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来自己掌握。同时,由于阅读的材料不是全部列举出来,而是经常性地通过网络寻找相关资料来补充,因此,在整阅读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始终贯穿着探索过程。
  (4)网络的信息素养性
  在数字化阅读课过程中,阅读者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个目标或是任务来阅读,我们通常称这种基于问题的阅读为任务驱动阅读模式。通常,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某一知识点、问题或某一任务,在现有的材料是不能解决的,至少不能马上得出明显结果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在网络的环境下,通过寻找网上的资源来进行补充,这就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大量的材料,即,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也是区分传统阅读方式和现代数字化网络阅读的基本依据之一。
  (5)阅读结果的牢固性
  由于数字化阅读强调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所以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并不轻易给出,而是他们经过个体阅读、筛选后进行群体讨论(包括BBS,E-mail、QQ),最后与伙伴一起推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正是由于这个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很容易完全融为一体,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二、网络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现代阅读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时代人们了解世界、关注生活和认识自我的重要认知方式——网络阅读的影响与启示。
  1.师生观:教学中呼唤师生角色的重塑与转换
  在网络阅读中,信息的传播与接收一律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对话。网络绝不会因为你是CEO,你是专家教授,就拥有你专享的文化盛宴。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只要家里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导师分享一模一样的学术和教育资源,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