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评价类历史试题例析
作者:马金生
[解析]: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它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它为试题材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该题改变了以往问答题的解答思路,提出了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两种回答思路,并明确提出“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说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得分”。此题鼓励考生大胆思维、创新,在创新思想和独立思考的培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大大推进了题目的开放性。
解答此题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表态,即同意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或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也可以有其他看法,如认为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各占百分之五十。其次阐明你同意哪种看法的理由。表述时要求文句基本通顺,思路清晰,主观判断和阐述理由不混淆颠倒,不允许似是而非。在回答时有合理的发挥或创见,应酌情加分。
[评分说明]:
下面列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理由各若干项。作为评分的参照。考生答卷中的主要方面(积极或消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9分,次要方面(消极或积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4分。如考生有别的看法,并有合理的发挥或创见,可以参照以下示例酌情评分,合计不得超过13分。
①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3分);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2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2分);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2分)。
②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3分);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2分);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2分);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2分);经营管理腐败(2分)。
文字表述(1分):文句基本通顺,思路清晰,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不混淆颠倒。
注意:只答同意某种看法而没有说出理由的,不给分。
对“理由”的表述,不强求与上列“示例”一样,意思相同即可;如说出其他理由(有理有据)酌情给分。
“文字表述”单独计分,不得融合到“理由”中去。
第三类:对历史制度的评价
历史上的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制度等等,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关系,如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从横向关系来看,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制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纵向关系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制度之间有着前后传承的关系。因此,解答评价历史制度类的高考试题时,一是要通过对这些制度内容的分析,揭示它们的创立者、制定者、签定者的愿望、利益以及他们同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二是要通过对这些制度内容的分析,揭示它们同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三是要结合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还要分析这种制度的内容设计和实际实行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揭示其得以实行或没有实行的各种原因。
例4.200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38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二.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米曲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余靖:《武溪集·沦河北榷盐》
回答:
①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
②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辽有关政治制度的掌握和材料处理能力。题目以契丹官制为切入点,考查辽、宋、夏、金时的民族关系,突出民族问题。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融合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回答该题时,要坚持正确的民族观,摈弃大汉族主义的狭隘民族意识,正确认识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在分析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评价其历史作用时,要根据如下两点:当时契丹族和中原汉族发展的差异、契丹族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汉民。这样做有利于民族融合,保护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并且加速了辽统治地区封建化的进程。在分析、评价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这一设问时,也要着重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进步的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
①契丹统治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不全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转化。
第四类:对历史观点的评价
对史学观点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他人“评价”的再评价。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史学观点所反映的客观历史事实,而且还包括了其涉及的历史理论以及分析评价历史的方法。对史学观点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运用相关的史实证明某一历史观点。如,用1804年~20世纪20年代的史实说明“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英国的外交思想。二是判断史学观点的正误,并运用相关史实和相关理论进行评价。如评价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唐女祸论”。因此,解答评价历史观点类的高考试题时,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眼:
①注重史学评论的客观性。对史学观点的评价,虽然以某些史学家的论述为直接评价的对象,但它仍然是以客观历史作为基础的。无论是剖析哪一种史学观点,都要联系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要关系到对客观历史过程的评价和讨论。若以论驳论,各执己见,则难辨是非。因此,驳斥或论证有关论点,必须首先联系该论点反映的历史事物,说明客观史实即其由因果联系构成的客观进程。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言之有据。
②注意史学评论的时代性。在对史学观点进行评价时,必须进一步联系该史学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剖析其何以产生,才能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③对史论和史法的再认识。对历史的评论,是依据一定的史学理论,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历史事物的分析和评价。因此,无论是剖析错误的史学观点,还是证明正确的史学观点时,都应尽可能地对该论点反映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进行评价。
例5.199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48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的认识,充分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赵翼的“唐女祸论”的论点违背了史学评论的客观性。要驳斥赵翼的“唐女祸论”的论点,首先就要联系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说明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其次,需要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指出,赵翼把唐朝兴亡的责任归咎于女性,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封建正统观念和歧视妇女的偏见。再次,还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评价“女祸论”方法论的谬误所在。如可以运用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再如,可以根据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原理,分析说明杨贵妃受宠爱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还可以根据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说明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
[参考答案]: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
杨贵妃受宠,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
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