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2006年高考政治备考思路

作者:李修金




  “理性、高效、有序、规范”是2006年备考政治的总体目标要求,也是2006年政治备考过程的具体要求。它要求我们理性备考、高效备考、有序备考、规范备考。这个要求是2006年备考的指导思想,又是2006年备考终极目标的体现,也是2006备考的操作规程。
  
  一、理性备考
  
  所谓理性备考,是指备考时应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也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对待备考的各个环节,处理好备考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一方面,不盲从,不跟风,不随波逐流,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有自己对高考的主见,坚定不移地按高考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办事。另一方面,不固执己见,不固步自封,不墨守陈规,坚持与时俱进,体现备考的时代性特征,把握命题的趋势与导向。只有这样理性地备考,才能体现高考的发展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实际,才能不随大流,少走弯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1.处理好低起点与严要求的关系。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能在高考中取胜,一定是基础比较扎实、能恰当运用知识的学生。所以高素质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但是高素质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从低起点做起,通过严格要求,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达到目标。
  教学起点要降低,再降低,不要过高估计学生。只有低起点,才能面向大多数。严要求,不是无限拔高要求,而是根据不同备考阶段的不同特点,严格按照教育的规律,教学的规律,认知的规律。依据不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跟得上。只有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大面积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如果高起点,教学难度大,深度和广度必然深广,训练可能就越纲超本,也许有利于优等生提高起点,扩大眼界,但是大量的中差生听不懂,跟不上,挫伤中差生的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氛围,也不利于优等生的培养提高。
  由此可见,要理性备考,就要面向基础,回归基础,狠抓双基,把低起点作为教学的策略,正确处理低起点与严要求的关系,处理拔尖培优与全面提高的关系,在全面提高中培优,在低起点中严格要求。
  2.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关系。考纲规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但是这句话并不是说不考查非主干知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是这一句话并不是说不考查知识,只考查能力。2005年的文综试题,对非主干知识的考查也初见端倪。由于高考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了,是以抽样考查的方法,从实际问题立意。这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命题方式,就要求我们在关注主干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弃了非主干知识。所以备考,特别是第一轮备考时,不能只在主干知识上下功夫,而应该在非主干知识的联结点、生长点上下功夫,不让知识存在盲区和盲点,坚决消灭知识盲区与思维盲区。
  3.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习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热点。但是过多关注热点,以热点代替了双基的掌握,甚至以热点代替了基本能力的构建,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考纲》为依托,以教科书为依据,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社会热点为外壳来考查考生的素质与能力,它远离复习资料,摆脱题海的袭击淹没,很难从模拟试题中找到原型,是熟悉中考查陌生,是陌生中考查熟悉。所以越是热点越要冷静。因为命题要出人意料,或者小题大作,或者大题小作,或者冷点热出,或者热点冷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联系实际时,不要跟风,人云亦云,而要沉下心,看看有没有新的设问角度,有没有超越常规的考查切入点。特别是在热点充斥的时候,能否保持冷静思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跳出热点的束缚与羁绊,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直至做到冷热结合,在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二、高效备考
  
  高效是指高效率。高效备考是指提高备考效率,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益。坚决抛弃无效备考,提高低效备考,坚持高效备考。
  1.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是知识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是提高备考效率的关键。如果课堂效率高,节节知识落实,那么学生就学有所成,就会克服无效备考和低效备考,真正实现高效备考。
  2.不贪多求快,坚持质量第一。大容量、快节奏是现代课改追求的目标之一,反映在备考中,就是贪多求快,试图一口吃个胖子。贪多求快,势必夹生,导致知识点扣不准,联结点找不准,生长点没有生长力,生长出来的新知识驴头不对马嘴,形成知识变异,知识怪胎。所以在具体备考中,坚决反对贪多求快。
  3.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翻阅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学生失分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无外乎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基础不牢,心理失衡。之所以答非所问,审题不清,就是不能从试卷的背景材料中,提出有效信息,实际正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能力所致。可见在实际作业中,一定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答题针对性,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展开提供广阔的舞台。
  4.从题海中走出来,把错题搞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备考中,有人练了一套又一套题,学生做了一套又一套题,遇到考试,学生在百忙中紧紧张张,但是收效甚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论学生做多少套题,会的他做了,不会的仍然不会。所以我说做十套八套题,不如针对一套题扣准管用。把一套题中的错题,真正搞懂了,就弥补了知识的缺陷。这样的复习,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随着纠正的错题越来越多,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与克服思维障碍就越来越多,学科知识就越来越完善,学习效率自然就越来越高。如果不纠错,学生做一百套题,只是强化了对已经消化吸收的知识的巩固,但是仍没有开拓他知识的疆域,自己的缺陷与思维障碍仍然存在。因而这样的复习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复习。
  
  三、有序备考
  
  有序是指有顺序有秩序。也就是说在备考过程中,不能手忙脚乱,而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特别是在学生备考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追求一步到位,而要按照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有序备考要求我们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不要超越阶段。什么都想要,什么也得不到。例如第一轮复习,当刚刚复习到国家制度(下)时,有些老师就布置作业题“国家应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大问题,尽管这个题目新,有时代性,综合性强,与国家的职能有联系,但是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越出了本节的范围,是二轮专题复习时很好的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缺乏本节的针对性,是一轮的复习布置的却是二轮的作业。这样的复习,就把能力的有序培养,知识的有序掌握,抛到了九霄云外。有序要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能一步到位,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备考。一轮复习只能完成一轮的任务,如果试图完成二轮、三轮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做法是有害的,只能挫伤学生的自信,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一定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视能力培养的有序性,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让能力之花根植于知识的沃土之中。
  
  四、规范备考
  
  综观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规范备考就是从细节入手,从规范学生思路,以形成自动化的思维模式为核心,规范答题和卷面干净、工整,从而减少失分机率的一种备考方法。
  1.坚持认真规范的良好习惯。以规范影响规范,以规范倡导规范,以规范要求规范,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规范熏陶和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
  2.按规范要求学生。应让学生养成规范的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形成良好的规范习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规范性失分”。争取字迹的干净与工整,争取学科术语的准确性,争取答案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3.把规范当作发展思维能力的载体,理清思路,畅通思维。凡是作业不规范、字迹潦草、逻辑混乱、胡涂乱抹的,一定是思维不畅通的外在表现。思维定势是思维规范的明显标志。在作业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就说明这个学科的训练,还没有形成自动化的技能,还不十分熟练。所以形成学科的思维定势,是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4.在规范中创新,让创新之花在知识的沃土中绽放。这是对规范的巩固,又是对规范的超越,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没有规范就无所谓创新,创新是对规范的突破。
  总之,2006年备考,政治学科要以“理性、高效、有序、规范”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考纲、试题、教材、新课标、新课改,把握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深入研究实情,因材施教,探究高效的备考策略;深入研究能力形成的过程,把握认识规律,根据各个备考阶段特殊性,提出有针对性的能力有序培养计划,树立规范意识,把规范要求渗透在教与学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备考的各个环节中去。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