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高三生物复习技巧与策略
作者:井丽娟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大都包括了“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其中考试范围主要是规定知识的考查范围。许多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关注,哪些要考、哪些不考,往往弄得很清楚,而对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则很少去研究、解读。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转变,近年来高考生物学科试题中注重以能力立意的题目明显增多,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因此,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如何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是每个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细致讲评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和学生所面临最多的是练习和讲解试卷,讲评不仅仅要求教师对学生简单的核对答案,它还是本学科中学阶段最高水平的综合复习课,需要老师讲究一定的方法,要求评在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
讲评主要分知识专题的讲评和试题的讲评。知识专题的复习在高三高考复习中是一种总结性的复习,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性梳理的过程。教师要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框架,将分布在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将课本知识进行重新的分类,按新的知识体系复习;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出专题知识结构网络,能够采取纵横向的对比,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假如教师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后,还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详细讲评,学生会因部分内容自己已经懂了,而听着乏味,开小差。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知识交流、彼此查漏补缺,教师再简要地进行概括性总结,基本上就能达到复习要求。
对于试题,每一道题都有它的出错率和答对率,同一道题有些学生懂了,有些则不懂,假如教师满堂灌地讲评,会导致浪费时间,且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导致讲评效果差。如果采用讨论式学习讲评,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在进行讨论讲评学习前,学生先核对答案,在不懂的问题旁做上标记,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既解决自己的问题,又帮助别的同学解决其他问题,教师所要做的,是把较多的错题汇集在一起,详细讲解题思路。
三、深刻反思
高三复习阶段应提倡师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称之为“体验”,即体验方法的运用,回味知识的描述,反思已有的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因为能力来自于对知识及方法的反思和总结。
对教师来说,反思与分析就是对试卷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试卷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如果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如:
下列各族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D)
在学生完成这道题目后,要求学生反思一下这道题的考查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由学生讨论、共同归纳小结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应包括:①从外界环境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水、O2、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及血液中再度合成的脂肪等;②各种代谢产物如CO2、尿素、氨等;③调节物质和免疫物质,如各种激素和抗体;④血浆蛋白如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
第二,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一种解法,应该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创新,防止思维定势,总结各类题的解题规律、技巧,为以后“从快、从优”解题打下基础。
例:假如供转录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碱基是1224个,最后由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最多有多少种?(D)
A、204 B、408 C、612 D、20
分析:关于“基因的表达”这类题目学生在练习中已做过许多,也很熟悉其解法,很容易轻车熟路地得出错误答案B,这就是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所造成的,没有注意到题目设问中的关键之处是“氨基酸的种类”。
总之,在复习冲刺阶段,希望学生调整好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善于研究、勤于思考,努力提高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从研究高考对学科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入手,反思复习行为,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复习策略,使自己的状态渐入佳境,以便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