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英语教育:路在何方

作者:李永平 何孔潮




  一、缘起
  
  英语历来备受关注,褒贬不一,但只要你留意一下有关的报纸、杂志,特别是一些教育反思、教育评论、教育争鸣等等之类的文章和书籍时,对英语的拷问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内容。尽管如此,却没有像今天这样痛快淋漓过:先是国家出台了对大学英语的改革方案,紧接着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上海复旦大学蔡基刚的长文《深思大学英语改革走向》,后又刊登了著名教育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老先生的文章《谨防“替外国人拉洋车”》,然后又是陈丹青的愤然请辞……这一切,可谓是各有千秋,众矢之的。
  与此同时,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除了让我们看到母语的美好前景外,更为我们寻找新的立足点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反思英语提供了正面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如果说小学或初中学习英语是好奇心使然,高中阶段学习英语更多是受到高考的压力,大学期间,则是为了顺利毕业和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在研究生阶段,也要让我们去重复大学时的那种追求吗?笔者以一个学生的视野对之进行探讨,特别是以研究生的视角,可能会在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学生当中,引起广泛共鸣。
  2005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在题型分配、记分体制上都有变化,特别是成绩报道方式由原来的颁发证书变为下发成绩单,此举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继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之的关切,一时间写文章的、发帖的、开座谈会的不绝如缕,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
  诚然,国家作出此项决策的初衷是降低社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切度,特别是旨在扭转对四六级考试的种种误用倾向,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起到一种正面的导向。但往往事与愿违,其结果恐怕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而是让许多方面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当事人——大学生以及其他考生而言,这无疑是当头棒喝,考过的拿上证书的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不得不感叹自己的侥幸和有惊无险,没过的心中更是生出万般无奈和满腔悲怆。
  为什么英语会牵动无数国人的心?是因为它的确“长得漂亮”,还是“有钱有势”,或者说是“真理”,动摇不得,抑或是“救命稻草”,不可松手,等等。如果不是这些,那它背后的隐因何在?
  看来,如何看待英语已经到了不能再回避的时候了!
  
  二、现状
  
  第一,纵览社会为英语搭建了怎样的平台
  细想起来,从小时候的英语启蒙到年纪稍长开设的英语课程,特别是以后的求学过程中,英语已然成为你能否顺利升学的转折点,因此,即使不能说英语“一统天下”,但用“一票否决”来形容我觉得丝毫也不过分。
  顺应这种潮流,社会想得很周到,它们不遗余力、乐此不彼地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英语学习的全攻略,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格局,夸张一点说它可以与我们的“对外开放”媲美了。不信你看:目前,英语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学历英语、社会英语、职称英语、出国英语和培训英语,每一类又由若干部分或层次组成。学历英语的大体流程为:胎教英语(姑且也算在内)——早期英语——幼儿英语——小学英语——中学英语——大学英语(三、四、六级和专四、专八)——硕士英语——博士英语,根据地域、自身发展及其他条件的不同,每个人可以缺省其中的某些环节,但大多是处在这个链条上的;社会英语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但也暗含着一定的“游戏规则”,自考、成人、函授是其常见形式;职称英语比较普及,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相对来说结构比较单一;出国英语时下也是规模不小,人们普遍熟识的有托福、雅思、GRE等;培训英语兴起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前景广阔,基本上可以说是对以上几类的综合,其层次和结构都比较复杂。总之,以上的五大类,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但基本上是各有侧重,涵盖了方方面面,满足了各类人群学习英语的要求。
  当然,自己对之的粗略概括,难失偏颇,也不尽准确,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是欣喜若狂,还是压抑窒息。我认为,面对如此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网络式英语,沦为“网虫”的你恐怕艰难跋涉,永不懈怠,甚至毕其一生精力尚不可达。
  正所谓:“英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二,反观我们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
  笔者几经周折,最终也算是走进了研究生的队伍,但内心里却是对英语颇有微词的。虽身在其中,却不敢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很多精英由于英语被挡在了科研的门外,而门内的人也未必是适合人选,我为这种病态的汰优制度而感到汗颜。
  如今,自己有机会倾听国学大师的开坛讲经,领略众多学人的风范,的确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提升,但说到英语却依然是心中永远的痛。从小到大,几乎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早已把自己学英语的激情和锐气消磨殆尽。
  诚然,我也不排除,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英语教育,的确为国家、社会、人民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对外交流的进行,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英语群体,难道我们能说他们在英语上的投入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吗?我们用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其结果如何?作用怎样?恐怕你会被问的无言以答,不知所措。我常常想,对于英语,除了为数不多的人能够进入所谓的“自由王国”的境界外,大多数是沦为了英语的奴隶,严重点的已然是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就是我们想当然的,早已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英语教育!
  
  第三,感受国人病态的声音和行径
  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一帖,曰:“过了六级,再考英语可以考什么?”从中可以窥见人们在这里可谓是陷得太深,走得太远了,英语已经成了其永远无法挣脱的牢笼。再比如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英语我该怎么过?”更是可以看出不少人已然将英语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唯一依靠。还有人说:“我拼命学英语,但我不喜欢英语,只是混口饭吃。”这更是体现了国人的矛盾心情和病态心理。
  当然也有不少对英语的批评,但大多是发发牢骚,无论是附和或批评,他们的行为都会表现为异曲同工。很多人学习英语或者是为了通过英语,卧薪尝胆,“八年抗战”,精神可佳,感动世人,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我却总是禁不住将其行径想象为“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有所佐证:“美国人做过一项实验,把一批在小学学过6年外语的孩子在七年级的时候散置于各个班级——这些班级的其他孩子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学过外语。九年级的时候,小学里学过外语的孩子和没有学过外语的孩子在外语能力上还有些差距,但较两年前已缩小了许多;而到了十一年级,孩子间外语能力的差异已经消失。这个结果令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让自己的孩子疯狂学习英语的家长有点沮丧——这不等于说,从小学英语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吗?孩子学得很吃力,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学那么多年,到头来,辛辛苦苦学了11年,与人家学了5年的一个样。这难道是在开玩笑吗?实验就是实验,结果就是结果。尽管我们实在是不想接受,但真理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1]
  
  三、反思
  
  第一,认清真相
  首先,我们必须敢于面对,认真地拷问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何在?”也许人们的答案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或许有些人还会为自己的回答而觉得不可一世,但不管怎样,当问及——我们是不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我们学英语是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崇洋媚外,以及学英语是不是“替外国人拉洋车”[2]等等之类的问题时,我想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