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现代学校教育成本研究
作者:黄兆龙
3.中小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教育费用归集分配之后,编制教育成本计算单,选择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中小学校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算的方法有概算法、细算法和约当产量法等。概算法就是根据中小学校会计信息资料,按教育成本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依下列公式计算。
每名毕业生的教育成本=学制期各年各项费用之总和/学制期各年平均在校学生数之总和×学制期
细算法,就是中小学校通过设置会计账户进行核算,以得出教育成本的方法,它要求把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以及与教育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扣除掉,并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待摊费用摊销办法进行折旧与摊销。运用这种方法就必须进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约当产量法是按中小学校毕业学生数量和学年末在校学生的约当产量比例来分配教育费用,以确定毕业学生教育成本与学年末在校学生实际成本的方法。约当产量法是指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产品大约相当于毕业学生产品的数量,是将学年在校学生产品的数量按其经费投入程度与程序折算为毕业学生产品数量,计算公式为:
学年末在校学生产品约当产量=学年末在校学生产品数量×经费投入程度
各年级学生产品成本=学年初在校学生产品成本+本学年发生的教育费用/毕业学生产品数量+学年末在校学生产品的的当产量
毕业学生产品成本=毕业学生产品数量×年级学生产品成本
学年在校学生产品成本=学年末在校学生产品约当产量×年级学生产品成本
三、现代学校教育成本的管理
受“村有小学,社有中学,让孩子就近入学”思想影响,中小学校教师人数猛增。因而,加强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是改革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管理,降低人均资源成本的需要。
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就是对培养中小学生资金耗费的管理,它是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有效反映中小学校经营成果。挖掘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的潜力,监督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划的执行。
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对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目标制定、预测、计划和控制诸环节的管理。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中小学校教育目标成本。中小学校在通过内外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以作为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中小学校教育目标成本一般是根据学校事业计划目标和现行各种资源价值确定,用货币形式表现学校产品应达到的成本水平。这个教育目标成本不仅要有水平度,而且要拟定教育成本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如减少人力资源消耗,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效率;节约原材料,燃料等物资消耗;提高设备与设施利用率;提高学校产品与服务质量,减少留级、流生和辍学而造成的损失;改善中小学校经营管理,节约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减少非教学人员及其支出;引入竞争机制,教师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调出不合格的富余教师,等等。
2.科学预测中小学校教育成本。中小学校教育成本预测,是在调查研究和掌握有关学校教育成本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未来时期学校培养学生产品的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和降低的程度进行预计与测算。进行中小学校教育成本预测的目的,是为编制教育成本计划提供依据,以保证中小学校教育成本目标达到最优化。中小学校教育成本预测方法很多,如集合意见法,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回归分析法等。
3.编制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划。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规定的学校在计划期内培养学生产品及其服务的资金消耗水平和可比教育成本的降低程度。它是组织和动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厉行节约,降低教育成本的行动步骤与程序,是对培养学生与提供服务资金耗费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评价的依据,促进中小学校的改善经营的有力工具。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划编制程序是:收集和整理资料,预计和分析上学年教育成本状况,教育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平衡,正式编制中小学校教育成本计划。
4.实施中小学校教育成本控制。中小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成本控制(或日常教育成本控制),是指中小学校在教育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定的教育成本目标和有关部门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及标准,对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使中小学校培养学生产品与服务的耗费控制在原来规定的范围之内。广义的教育成本控制,是指为了促进中小学校降低教育成本所实施的一切方法和工作。它不仅包括日常教育成本控制,而且包括事前教育成本控制,即制定适合中小学校具体情况的教育成本目标、计划和各种成本控制制度及其贯彻执行举措。中小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建立与健全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系统,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对中小学校教育成本形成进行适时、全面、有效的控制,防止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损失浪费。中小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中小学校各种费用的开支进行控制;②对中小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消耗进行控制;③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对中小学校每项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进行监督。发现超过原来规定的偏差,必须进行纠正,其控制程序是建立一套教育成本控制标准;建立和做好反映中小学校教育成本发生实际情况的数据记录、收集、传递、汇总与整理工作,监督教育成本的形成过程;将学校实际教育成本与教育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查明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