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英语学习

作者:陆冬娣




  传统英语教学中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培养出的学生中“汉语式英语、聋哑英语”现象严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的惟一武器似乎就是“题海战术”。笔者亲眼目睹了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使用一些消极策略,如单纯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等,而这些学习策略让学生难以走出学习失败的阴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最终让他们成了边缘学生。在教学生涯中,笔者经常遇到一些学习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令人满意的“好学生”,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就是同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分享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以求我们的教学生涯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成就感,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一、关于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含义。谈到学习策略,也许有人会误以为学习方法,其实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和技巧,而学习策略则是何时使用何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巧、技术本身的认识,它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英语课程》标准中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和步骤”。
  2.学习策略的类型。Oxford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又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又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交流策略。根据我国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二、培养学习策略的操作步骤
  
  1.出示策略。教师积极创设策略学习的情境,明确任务,出示策略。即向学生明确将要进行的任务,如词汇学习和记忆,然后向他们展示可用的学习策略:全面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构词法策略、拆字策略、语义场策略、串联策略、直观策略等等,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学习策略后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尝试运用。让学生利用所给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将策略知识指导应用于实践。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运用的学习策略比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学习时间长的学生使用的策略往往比学习时间短的学生多。另外,学生在处理某一领域知识时,在该领域的现有知识越丰富,就越能运用适当的策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导致同—策略在不同学生身上表现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评分时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衡量。
  3.优化策略。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策略,把策略知识内化为自己处理任务的程序,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不过于频繁地使用同一策略,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
  
  1.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认识使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的意义。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指向切身性,例如向学生说明学习内容能帮助他们达到未来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现在可能还用不上,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用的。经常向学生强调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习效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首先,教育学生要对英语学习保持长时间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即要有“恒心”。有了它,才能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又一口、坚持不懈地去啃,直到预定的目标顺利实现。其次,需要一定的自律。该复习时不复习,遗忘规律就会无情地吞噬着一部分记忆成果。初学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强化学生的努力行为。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中等冒险水平下获得出色成绩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亲和需要,让他们产生彼此之间的信任,为课堂非冒险的、探究的小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课堂小组活动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良好开端。
  教师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要转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从学习的控制者变成指导者,逐步增加学生的自由,让学生慢慢地变成在几乎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都继续学习的个体。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笔者采用学校、家庭和个人三结合,通过签订学习协议和制定学习计划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自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成,教师应指导学生预设定时的“教学磨合期”,把语音教学和日常用语教学有机地组合,从排座位、摆放课桌椅板凳、布置教室等方面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每次单元测试后,要求学生在专用订正本上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填好自我评价表,以便学生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和提高其自学能力。
  2.激发学生认知的好奇心理。日常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的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或给学生出些“鬼点子”,在学生潜意识中明确探究话题的情况下,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质疑、反思等学习过程,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非教师一言堂。
  以译林版BOOK VTravel in Australia Sample B为例,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笔者设计了以下预习问题;(1)Which is the largest island country in the world?.(2)Do people in Australia have a cold winter as we do now ?Why or why not?(3)What's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Is it large or small?(4)How many famous places are there in Australia?(5)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6)Why do people call Australia a country on a sheep's back?(7)Suppose you are a guide,plese give your visitor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A ustralia.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问题,能初步复述澳洲概况并熟练掌握语言要点large/small population的意义及问句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的习惯表达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每一个问题,体验教师的课堂设计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会自觉地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分享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并获得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追逐相关学科知识,体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的成功经验。
  3.加强语感培养,让学生体会纯正英文的韵味。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录像带、光盘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给学生多读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课文理解正确和记忆的框架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生成语感。
  在初学阶段,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训练,为发展拼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病从口入”,英语学习者失败的源头在于语音不过关,一旦学生失去表达英语的功能,那么再谈培养其兴趣也是纸上谈兵。因此,课堂提问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可采取抢答、必答、要求答等形式多让学生议论发言,特别是给边缘学生有说英语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记者采访、导游介绍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适时调整学习策略;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