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找准地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

作者:陈成忠




  〖反思〗许多教师对“拖堂”这一细节习以为常,认为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其实,静坐了45分钟,进行高强度思维活动的学生迫切需要休息,进行身心调整;学生大小便无法有规律地正常排泄,易造成精神疲惫、尿频尿急等症状,影响身心健康……
  
  7.反思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做到恰到好处。
  〖案例〗某小学科学教师讲“植物的叶”,制作了如下CAI课件:按顺序展示许多颜色、形状各异植物的叶,并标注名称;叶与叶之间的过渡方式也较多;同时出现背景音乐,加以烘托。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叶有何相同之处?”结果,学生只陶醉于图片、音乐的欣赏之中,根本无心思考问题。
  〖反思〗过多的多媒体演示,把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掩盖了,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生生间的思维交流。
  
  8.反思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图解、图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理解、掌握。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而需要对教材内容高度精炼和浓缩,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因果关系,短小精悍地呈现出来。
  〖案例〗图解式板书可将抽象的地理内容,借助板图与板书相结合,诠释地理事物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如高低气压的形成:
  
  〖反思〗在确保科学性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为图表,留有空白,学生边学边填;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拟定等等。
  
  9.反思习题设计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但大量机械、单一的常规练习,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有效进入课堂。
  〖案例〗学习地球自转的速度与方向,教师设计的思考题是:中国古代神话里有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假如夸父生活在北纬30度附近,当他看到太阳快落山时就开始拼命向正西方向奔跑,为了保持太阳始终不会落下去,夸父的时速必须达到每小时多少公里?这个速度和常温常压下的声速(340米秒)相比如何?
  〖反思〗由于融入神话素材,增强了趣味性,激活了兴奋点,学生喜欢。编选习题应遵循一些原则:能在学生心中掀起一种探究心理,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想象和猜想;练习素材富有趣味性和新意,使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中充分认识地理的意义,感受地理魅力;所提供的思维内容,重视地理问题间的智能训练价值,既有助于“双基”训练,又能发展智力、提升能力。
  
  10.反思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案例〗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
  原预设:学生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四大稠密区,然后依次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分布图与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比较,逐一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再预设: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后,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四个地区的人口如此密集呢?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
  〖反思〗原预设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没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再预设则在具体分析影响因素前,先让学生自己作出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假设,然后利用各种要素分布图与人口分布图对比分析,检验假设,形成结论,体现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要找准了“着力点”,教学反思有话则长、无话可短,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一语中的。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说:“学如富贵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需筹。”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不停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时间久了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专业成长定会水到渠成、灿然而就。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2(7).
  [2] 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2(6).
  [3] 季诚钧.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4] 余文森.教育研究的新走向.黑龙江教育,2003(10).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