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新时期荣辱观的价值解析

作者:李本松




  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他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新时期的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文尝试,从哲学角度对新时期荣辱观的价值内涵作一解析。
  
  一、价值主体定位
  
  新时期的荣辱观具有价值主体的定位。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的某种有用性,是对个人、群体以至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主体是有用物满足的对象,是指有用物对谁而言是有用的。在世界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主体是人”[1]并且“人始终是主体”[1]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热情和激情。新时期荣辱观是针对特定主体的,这个特定的主体是我们国家现实的全体公民,是对我们全体公民的价值规范的要求。它的规范和准则既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又需要全体公民来实现。
  人是在实践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的,也同样是在实践创造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从而实现自己的主体发展。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物质财富,没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作为前提,谈人的发展是一句空话,否则,“重新燃起争夺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人的发展仅仅有物质产品还不行,还需要文化产品和精神生活,有伦理道德要求,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荣辱观在内的自我精神修养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荣辱观承载着特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认知判断,这是人的立身之本之一,是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里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修身”排在第一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包括荣辱观在内的自我修养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为人谦和、礼让的传统。中国人自古就有爱国忧民的情怀,有重君子远小人的道德倾向。这些荣辱观是很明确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使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传统道德、传统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在一些人当中形成金钱价值观,金钱第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占据绝对的地位。为追求金钱,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有些人不讲人格甚至国格,荣辱不分,道德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荣辱观扭曲,他们的行为严重地败坏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毒害了社会风气,干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每一个人都是这一荣辱观的实践主体。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很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价值客体定位
  
  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价值客体定位。价值客体是指价值的承受者、承载者,是指物的有用性是什么,能满足人们的什么需要。价值客体具有对象的选择性、有用性和客观性等特点。作为新时期荣辱观的价值客体,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是新时期荣辱观的要求对象,也就是说人是对象客体,是新时期荣辱观所要求的实现和体现对象。现实的人作为新时期荣辱观的要求对象客体既与人的主体特性有关,又与新时期荣辱观的本身特点有关。人是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主体,主体需要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荣辱观也需要主体,荣辱观只有通过主体的行动才能体现出来,通过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在主体中形成特定的价值观来引导主体的行为倾向,并对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矫正。没有主体来实现,荣辱观就成了无依托的空虚的东西。
  新时期的荣辱观作为价值客体还表现在新时期荣辱观的内容要求上。八个“为荣”是新时期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和行为,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是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精神的行为取向,是鼓励和能做的行为,承载着我们时代所倡导和所需要的价值取向,这是客观的。“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这些要求都融入了中华传统美德,又贯穿着时代精神,价值取向都是很具体的,也是客观的。八个“为耻”是我们时代所反对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它危害社会进步并阻碍社会发展,是于国家、社会、人民和自己都是有害的。“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这些“为耻”的行为是自私自利的产物,是遭人唾弃和不齿的行为,是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也是与家庭和个人和谐发展格格不入的,因而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因此“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明确具体的,客观的。
  新时期的荣辱观作为价值客体还表现在坚持这种荣辱观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上。新时期荣辱观的提出是针对当前有些人在金钱面前迷失方向,在利益面前丢失了原则而提出的,是对有些人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美丑不分而提出的,是人的行动的一面镜子,是人的思想的一面旗帜。由于资本逻辑和市场机制,在我们社会上确实存在着阴暗面和消极行为,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的行为大量存在,有人感叹世风日下、道德贬值。所以,新时期的荣辱观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对凝集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鼓足社会各界的干劲和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现实影响;对培养人的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具有时代意义。
  
  三、伦理道德定位
  
  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和道德的时代结合,社会主义是荣辱观的核心性质。伦理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荣辱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新时期“八荣八耻”的荣辱观鲜明地指出我们提倡和反对的具体规范,因而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为新时期树立了时代的道德标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的;新时期荣辱观的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荣辱观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时代特点。这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
   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的社会总体上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益走向开放和宽容的社会,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因为以荣辱观为时代核心内容的道德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社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重要体现。因此,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原则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新时期的荣辱观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四、时代定位
  
  新时期的荣辱观具有时代定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全球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新时期荣辱观具有全球化的定位。全球化是我们的时代大背景,也是我们的时代特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外敞开了大门,成为全球化的一员,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时空,但同时也给我们的道德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荣辱观,对爱国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更多的含义。对个人在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中怎样保持自己的人格,特别是国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在全球化的国际交往中怎样展现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时代风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新时期荣辱观的全球化定位。在这里,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的荣辱观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