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作者:魏 真
为了满足教育改革与中小学教师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提出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五年一轮训的教师继续教育。同时也建立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在使不合格的教师取得合格的资格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从中小学人力资源拓展的层面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例如课程规划、形式及其财政来源、专业发展、绩效评估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同时更为切实可行、有效的进修制度还有待建立,所有这些都与我国中小学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中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不过培训的主导目标仍是弥补教师的学历不足。使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达到合格的学历水平,也就是以学历补偿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的培训模式。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尝试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取向的培训模式,但无论培训主体还是培训客体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培训的主体来看,首先是现行的教师进修体制进修活动过于零散,缺乏制度化与系统化;缺乏鼓励进修机制,无法引起教师自发进修;即使参加进修所学知识也对实际教学帮助有限;另外,进修机会不足或进修途径过少,都抑制了中小学教师主动进修的积极性。其次,目前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来看,现行的教师进修体制主要比照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少针对教师的特性与需要设计课程。较为突出的是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偏低。第三,现行的培训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从课程的设计与规划以及活动的实施是否符合教师的需求,到教师参与进修后,其教学效能有无提升,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都缺乏可行的评估机制。第四,中小学教师培训财政来源单一,资金严重缺乏。教育投入不足,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直没有达到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用于中小学培训的资金更难充分到位。因此,匮乏的财政投入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效能。
从培训客体即受训教师来讲,大部分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动机在于提高学历以确保晋级,这样可以提高工资,获得较高的职务与福利。也有部分教师考虑到了自身的发展,但其进修的动机也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师发展
以上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成为制约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的痼疾。其主要原因就是培训的主体与客体仅着眼于教师的查漏补缺,而忽视了教师发展这一关键因素。
1.教师发展
广义的教师发展即指自我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包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教师发展必须是具有发展性的,它强调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有利于保持学校高效能的需求和目标。其次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个人职业能力和挖掘教师的潜能,而不仅仅是矫正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第三,教师发展是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这意味着激励教师在职进修要出于个人发展的动机,源于个人内在需要。即教师发展是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中得到发展。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教师发展的教育是指教师的职业培训、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组合。这里的教师发展指的是教师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需要。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来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投资,而且也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每个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倾向,而学校为了实现学校目标和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求与学校要求的交汇成为教师培训的动力、内容和过程。中小学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又会激发新的更强烈的发展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而教师
的发展就会成为持续不断的过程。
2.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校通过制定有计划的、可行的教师发展方案,为教师提出一定的水平要求,使全体教师协同努力,朝着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努力。其中包括多种策略如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制、小组学习等都可以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相吻合的。其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首先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培训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针对性的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以离职学习为主的教师培训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另外,具有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节约培训成本。
三、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模式
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培训模式不再是以提高学历为主的教师教育,而是以提高教师能力为导向而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因此培训部门要首先构建人力资源计划,在计划中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教师所需的技术和才能,作出包括当前的和长远的培训规划。这些信息要与来自于基层教师的建议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可以满足学校保持活力和生机所必要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1.培训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拓展教师能力
教师发展要求教师在具备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非常严格的教师教育专业的训练以及严谨职业的规范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拓展,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中小学教师进修的内容方面应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密切相连。而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育课程的教材尽管多种多样,但根本的教育理念仍是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中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用这种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训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应死搬硬套职前教育的课程,要针对教师的特性与需要设计课程,并加大教育课程的比例,注入提高教师教与学能力学习与训练。
2.培训形式——离职为主,校本为辅
为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借鉴英美经验,实施中小学定期休假培训方式。培训规划应以短期为主;属于个人深造的,应以停薪留职方式或课余时间来实行。而以校本培训为导向的学校本位的教师发展是近来欧美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重视的趋势。学校本位的教师发展指的是教师的专业活动要配合学校的需要进行,要求尽可能利用学校场所进行,同时师资培养机构也将教学与研究活动尽量移至中小学,和学校的实际情境结合,从而直接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校本培训仅限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讲是不切合实际的。
3.财政投入——多渠道,多形式
教师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属于公益事业,政府理所应当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应负担大部分的培训成本。其次,但面对教育经费的短缺,进修教师所在的学校也要分担一部分培训成本。因为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第三、在职进修教师自身要分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其原因一方面教师职业已经成为公众羡慕和竞争的职业,开放的中小学教师制度要代替过去封闭的教师选择模式,因此通过个人进修是使在职教师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生涯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与知识时代的背景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教师承担一定比例的培训成本也是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教师自身该承担多大比例的成本,要视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定。例如在美国41个州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负担个人的进修经费,有32个州的教师可以得到地方学区的辅助,仅有18个州的教育厅提供进修费用。第四,通过建立教师培训基金的形式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即将捐赠以及转移支付的部分资金以教师培训基金的形式固定下来,专门用于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