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心理关怀: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祝长水 王本书




  首先,除了通过举办“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水平外,还明确提出全体教师要在五年之内,必须掌握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聘请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陈安福教授为学校首席专家顾问,聘请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的心理学教授经常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第三,明确提出了心育与德育结合、心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具体要求和采取的措施。第四,在学习上也作了具体规定。对教师进阅览室的时间、阅读内容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考核,开展了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或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著作,作1万字的读书笔记,参加一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教改实验研究活动,撰写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写一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文章”的“五个一”活动,力求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化、生活化、制度化。
  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教师的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意识,让老师们切实从学习中提高自己,从反思中升华自己,从研究中发展自己,使教师从根本上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心理相通:用健康的管理机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有学校的人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活在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要求民主参与学校管理,要求公正、公平、客观地被评价,要求成功并得到认可,要求精神和物质利益的提高等等,因此,合理满足教师的这些心理需要,是凝聚人心、发展学校的基础,为此,我们在管理机制上相继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项目负责制、自主择岗制、全员聘用制、多元评价制、自主管理制、首问责任制)、运行机制(民主决策制、全面目标规划制、教学质量督导制、学校人力资本预警制、全员自主发展制)、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开放的信息沟通机制”等长效性机制,使人人对学校目标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并力求使个人和团体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
  
  1.实施“三大工程”建设,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是实施了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主的“青蓝工程”。学校30岁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师都参加“青蓝工程”,学校还给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指派了专业导师,力争用3—6年的时间,使青年教师在各自的导师指导带领下,练好教学基本功,成为教坛新秀。二是实施了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的“栋梁工程”。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教育变革的加快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需要中青年教师快速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为此,学校先后制定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和推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给中青年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是实施了以培养知名教师为主的“名师工程”。(“知名教师”是指县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青优骨干教师后备人员)我们坚持把培养与引进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引进各地的特级教师、学科教学骨干。另一方面,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学科大比武、教学公开课等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级“科研课改活动月”活动,努力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2.构建矩阵交叉管理新模式,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
  我们本着探索“人本关爱,全员服务,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思路,从学校创办以来,我们逐步将自主管理与矩阵式管理相结合,部门分块管理与学校行政统一管理相结合,学科教研室、年级教研组条块管理与年级组综合管理相结合,初步构建了我校分管行政—职能部门—学科教研室主任—年级教研组长—教师;校长—项目负责人—教师;校长—年级主任—教师的“三级矩阵交叉”管理的新模式。在历时四年多的探索中,我们初步形成了“借助专家智慧的智囊系统,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决策系统,矩阵式组织、职能部门、年级组相互配合支持的执行系统,学生、教师、家长参与的,由党支部、教代会落实的开放式的监督系统,教代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生助理有机结合的反馈系统”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从而助推了我校的内涵式发展。
  
  3.实施人性化管理,满足了教师群体的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向,无论是在岗位的聘任、工作的选择,还是在考核评价、经济待遇等方面,都力求做到公正、公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坚持按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设岗,每一个岗位同等重要。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每位教师的特长。二是班级科任教师的搭配,在双向聘任基础上,学校进行微调,尽可能优势互补。三是给每位教师创造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给每位教师搭建展示、提升的平台。四是评先选优、提薪晋级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操作。五是学校每一项制度出台,都是经过全体老师反复讨论,在充分吸纳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彼此心灵的沟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所以,学校每项制度不仅成为了大家的行为习惯,而且也成为学校组织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的保障。
  
  4.实行教师多元评价,保障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使教师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弥补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三年多来,我们依据华阳中学的办学理念,建立了适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体系。我们根据教师的自愿申请,将全体教师分为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每学期末采取教师自评、教研室(组)互评、学生评教(师德和课堂教学行为)、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最终评价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作出考核评估。教师通过自我剖析教学案例和成长过程,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效果,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从而找到优势、差距和努力方向。本学期,每个教师都写出了自己的教学反思,并有较为详细的符合自己实际的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后续发展有了保障。
  这些措施的实施,拉近了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使教师把自己的关注点由服从领导意志转移到关注学生发展上。几年来,我校教师无论是师德考核还是课堂教学行为考核均达到了95分以上,学校形成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风气。
  
  四、心理相长:用学校心育文化去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学校发展才会和谐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教师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长期工作的学校中所弥散着的学校文化的影响和对自身工作不断反思习惯的养成。这种文化的影响和习惯的养成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教师文化、行为文化等,这些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它是学校的生命特征,是一个学校里教育教学活动、人际关系背后的价值判断与潜在规则,它必然影响到生活与工作在学校中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我们把“心育文化”作为我校的一种独特文化加以培育,从课上到课下,从室内到室外,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成为我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重要地位,配备了五名专职心理老师,制定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完善了组织管理,形成制度文化。
  其次,把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校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心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创设了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订阅了心理健康教育报刊;创办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物——《心育报》,创设了“看”的环境,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了“活动”的环境。精心设计学校的每处资源,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到教室设计,从各种活动的开展,到学校道路、树木、房屋、石头命名,处处凸现了大写的“人”字的理念,创设了“体验”的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师们潜藏着的个体生命力得到体现,个人价值在学校变革中获得承认,使创建文化的过程变成为凝聚人心的过程,认同学校价值观的过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们,投身教育、认识教育、反思教育、献身教育,这是我多年来从事教育的生活历程。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一所学校校长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引领教师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一位校长的职业道德,更是校长的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安福.教育管理心理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小融,卢雄.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2004.
  [3] 何海江.怎样建设一支优秀团队.中国教育报,2005-06-23.
  [4] 阎翼明.兴校以教师发展为本.教育科学论坛,2005(1).
  (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