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
作者:穆建亚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行政人员要和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维护教学时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罗尔(Carrol)曾提出“时间因素”理论(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他对教学时间与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把时间因素作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独立变量。布卢姆也认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主要是所需学习时间的差异。因而,要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行政人员就要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维护教学时间。
首先,将可能造成的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到最低。学校的活动、特殊集会不能以牺牲学生正常学习为代价(比如宣布事项的公开广播,从教室中将学生传唤出去,以及允许学生提早离开以便进行特定的活动等),以使规定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其次,提高学生专注率,扩充内在学习时间。专注率是指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施教,选择适度的课堂密度、课堂速度、课堂难度等,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成功率。
再次,要保持适度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获取并加工信息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少,内容分散,就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多,密度大,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学效果低,也是一种浪费。因此,要维护教学时间,就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信息量。
2.实施中要加强必要的课堂教学监控
由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自身的特点,在实施中有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以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现代课堂教学监控并非单指学校行政力量或是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而是以研究、交流和促进发展为出发点的多元监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监控的关键一方,要由单纯的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与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为教学的有效实施建立理想的平台。
学习是学生内在文化世界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等参与方式,才能使教学有效地进行,因而学生的自我监控在教学中起着“枢纽”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验,提高学习的反思能力。
3.实施中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种模式,“技术熟练者”和“反思实践家”。在前一种模式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是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场所——大学与教师研究中心,而“反思性实践家”模式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场所是实践性问题产生的课堂与学校,这种教师教育的过程是以实践者之间的反思与审查的相互交流为轴心开展的。他提出了“同事关系”(collegiality)与资深教师的“辅导”(mentoring)这两个概念(“同事关系”是指教师们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在学校中形成的合作关系)。这两个概念表明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其说是个人性质的过程,不如说是共同的社会过程。全美教师专业基准委员会拟定的《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也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见,课堂教学与反思、教师的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背景。因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在实施中要为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留有余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的有效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背景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才能更为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Allan A·Glatthorn.校长的课程领导.单文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Anderson,l.w.(1985).Policy implication of research on school time,School Administrator,40,25-28.
[3] Dempsey,R.A.,Traverso,H.P.(1983).Scheduling the secondary school.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4]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5] 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